大家都搜: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张皇失措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解释:惊慌得不知怎么才好。出处:元 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语法:张皇失措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示例:不管风浪多大,他也不会张皇失措的。张口掉舌 zhāng kǒu diào shé
解释:谓发表言论。出处:唐·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俯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语法:张口掉舌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张三李四 zhāng sān lǐ sì
解释: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语法:张三李四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某人或某些人。示例: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彰明较着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解释: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语法:彰明较着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孙中山《敬告同乡书》:“所言革命为假革命,已彰明较着矣。”獐头鼠目 zhāng tóu shǔ mù
解释:头长得像獐子一样;眼睛则像老鼠一样。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神情狡诈。出处:《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语法:獐头鼠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庄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掌上明珠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解释: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出处: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语法:掌上明珠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丈二和尚 zhàng èr hé shàng
解释:指十分迷惑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敌人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语法:丈二和尚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一片青山了此身》:“罗隆基忽然勃然大怒,浦熙修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怒从何起。”仗气使酒 zhàng qì shǐ jiǔ
解释: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出处:《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语法:仗气使酒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发酒疯。仗势欺人 zhàng shì qī rén
解释: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语法:仗势欺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许多人发展了官僚主义的作风,仗势欺人,用强迫命令的方法去完成工作任务。(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章父荐屦 zhāng fù jiàn jù
解释: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同“章甫薦履”。彰徨不定 zhāng huáng bù dìng
解释:惊慌恐惧,心神不定的样子。出处:《抱朴子·正郭》:“彰徨不定,载肥载臞。”长幼妍媸 zhǎng yòu yán chī
解释:老少美丑出处:《备急千金要方》丈人行 zhàng rén xíng
解释: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行辈。指长辈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语法:丈人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汪琬《翰林院修撰缪公墓志铭》:“公每肃余辈人,必具酒炙,示殷勤,未尝以丈人行自抗也。”长年三老 zhǎng nián sān lǎo
解释:古时指船工。出处:唐·杜甫《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语法:长年三老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船工。示例:宋·陆游《入蜀记》:“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公是也。’”仗马寒蝉 zhàng mǎ hán chán
解释: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出处:《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语法:仗马寒蝉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未免好恶倒置,令人不解。(《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三十回)仗义疏财 zhàng yì shū cái
解释: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出处: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语法:仗义疏财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自己只是在家中广行善事,仗义疏财。(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张本继末 zhāng běn jì mò
解释: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出处:《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语法:张本继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张大其事 zhāng dà qí shì
解释: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出处: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语法:张大其事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示例:襄公欲以举闻于诸侯,故意用此极刑,张大其事也。《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张公吃酒李公醉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
解释: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一卷:“天后时,谣言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语法:张公吃酒李公醉复句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世上有如此不公之事,正是张公吃酒李公醉,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六回)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释: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语法:张冠李戴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