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三顾 cǎo lú sān gù
解释: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语法:草庐三顾作宾语、定语;指求贤。示例:郁达夫《槟城三宿记》:“草庐三顾恩难报,今日相逢喜十分。” ...差三错四 chā sān cuò sì
解释:颠倒错乱出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语法:差三错四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指颠倒错乱。示例: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元曲选 合同文字》) ...谗言三至 chán yán sān zhì
解释:意指指谗言多,使人惑乱。 ...重三迭四 chóng sān dié sì
解释:见“重三迭四”。 ...垂涎三尺 chuí xián sān chǐ
解释: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语法:垂涎三尺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见了别人东西眼红。示例: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老舍《赵子曰》第三章) ...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解释: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语法:颠三倒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奶奶年岁大了,做起事来常常是颠三倒四的。 ...鼎足而三 dǐng zú ér sān
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语法:鼎足而三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三分天下。示例:老头儿在席上,看着安老夫妻的这个佳儿,这双佳妇,鼎足而三,未免因羡生感,因感生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二三其意 èr sān qí yì
解释: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出处:《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语法:二三其意作定语、补语;形容三心二意。示例:你不能老是这样二三其意的 ...二桃杀三士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二次三番 èr cì sān fān
解释: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语法:二次三番作状语;表示重复。 ...观隅反三 guān yú fǎn sān
解释:犹言举一反三。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方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语法:观隅反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横三竖四 héng sān shù sì
解释:犹言横七竖八。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语法:横三竖四作状语、定语;指杂乱无章。示例:杜鹏程《延安人》:“十二名伤员,横三竖四地躺在山头上。” ...桓伊三弄 huán yī sān nòng
解释:《晋书·桓伊传》:“﹝ 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 徽之 便令人谓 伊 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 伊 是时已贵显,素闻 徽之 名,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后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 ...九烈三贞 jiǔ liè sān zhēn
解释: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语法:九烈三贞作宾语、定语;用于称赞妇女。示例:明·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这妮子好大胆也,全不学九烈三贞、三从四德。”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君子三戒 jūn zǐ sān jiè
解释: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立时三刻 lì shí sān kè
解释:立刻、马上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语法:立时三刻偏正式;作状语;指立刻。示例:张爱玲《连环套》:“跳了一阵,逼那老妈子立时三刻卷铺盖。”反义词:拖拖拉拉 ...两般三样 liǎng bān sān yàng
解释:不一样,不一致。 ...两道三科 liǎng dào sān kē
解释:说三道四,花言巧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语法:两道三科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解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语法:两面三刀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阴险的人。示例: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六臂三头 liù bì sān tóu
解释: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出处:明 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一折:“便六臂三头待怎么,料应飞不出这天罗嘑。”语法:六臂三头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人本事大。示例:六臂三头,后先辉映,无怪乎这小木头人,有时候也就真的‘不可一世’了。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 ...茅庐三顾 máo lú sān gù
解释:见“草庐三顾”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语法:茅庐三顾作宾语、定语;指求贤。示例: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梦喜三刀 mèng xǐ sān dāo
解释:官吏升迁。 ...孟母三迁 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语法:孟母三迁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示例: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拿三搬四 ná sān bān sì
解释:比喻不服从调派。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倘或那件孔雀褂子襟再烧了窟窿,你去了,谁能以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搬四的。”语法:拿三搬四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拼命三郎 pīn mìng sān láng
解释: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拼命三郎’。”语法:拼命三郎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勇敢的人。示例: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 ...三省吾身 sān xǐng wú shēn
解释: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语法:三省吾身作谓语、定语;指自我反省。示例:三省吾身,谓予无愆。(宋·洪迈《容斋续笔·十五·逐贫赋》) ...三沐三薰 sān mù sān xūn
解释: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出处: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宋礼启》:“重归畎亩,更须三沐三薰。”语法:三沐三薰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金·元好问《怀叔能》诗:“三沐三薰知有待,一鸣一息定谁先?” ...三写易字 sān xiě yì zì
解释: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语法:三写易字作宾语、定语;用于文字等。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至于经典隐暖,方册纷纶,简蠹帛裂,三写易字。” ...三星在天 sān xīng zài tiān
解释:指新婚。出处:《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语法:三星在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三熏三沐 sān xūn sān mù
解释:①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出处:宋·陆游《与李运使启》:“一琴一龟,预想铃斋之静;三熏三沐,尚陪药市之游。”语法:三熏三沐作谓语、定语;指郑重其事。 ...三言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
解释: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出处:元 施惠《幽闺记 姐妹论思》:“有三言两语,寄也无因。”语法:三言两语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说话简明扼要。示例:若不是我这老手三言两语拿他降伏住,还不晓得闹点什么事情出来哩。(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三余读书 sān yú dú shū
解释: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语法:三余读书作宾语、定语;指读书刻苦。示例:余尝以三余读书,讲习之暇,读其文。(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序》) ...三等九般 sān děng jiǔ bān
解释:同“三等九格”。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金莲:‘若是这等的也罢了,我说又是没廉耻的货,三等九般使了接去。’”语法:三等九般作宾语、定语;指许多等级和类别。 ...三迭阳关 sān dié yáng guān
解释: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出处: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语法:三迭阳关作宾语、定语;比喻离别。示例:我做甚三迭阳关愁不听,也只为一段伤心画怎成。(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楔子) ...三番两次 sān fān liǎng cì
解释:屡次,多次。出处:元·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语法:三番两次作状语;形容反复多次。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三番两次,牵缠不清,以至于搁下好多正事不能办。” ...三分鼎立 sān fēn dǐng lì
解释: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出处:《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语法:三分鼎立作谓语、定语;指三足鼎立。 ...三告投杼 sān gào tóu zhù
解释:《战国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语法:三告投杼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鲁迅《书信集·致李康中》:“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语法:三顾茅庐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三槐九棘 sān huái jiǔ jí
解释:《周礼 秋官 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出处:《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语法:三槐九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世人只说文章贵,何事男儿不读书。元·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