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可支 lè bù kě zhī
解释: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语法:乐不可支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快乐到极点。示例:兰言夫子听了宝云夫子之话,正中心怀,乐不可支,如何肯去拦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乐此不疲 lè cǐ bù pí
解释: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语法:乐此不疲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对这件工作倍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 ...乐而不厌 lè ér bù yàn
解释:喜爱而不厌倦。出处:宋·欧阳修《六一笔记·夏日学书说》:“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语法:乐而不厌作谓语;用于人或物。 ...乐而不淫 lè ér bù yín
解释:快乐而不放荡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语法:乐而不淫偏正式;作谓语;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示例: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忿而不戾,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虽诗歌,亦教训也。” ...乐此不倦 lè cǐ bù juàn
解释: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出处:《后汉书 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语法:乐此不倦作谓语、定语;指特别爱好。示例: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鲁迅《花边文学 安贫乐道法》) ...乐而不荒 lè ér bù huāng
解释:同“乐而不淫”。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宜。”杜预注:“节之以礼。”语法:乐而不荒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磊落不凡 lěi luò bù fán
解释:心胸坦荡,不同凡响。出处:《太平广记·杂录二·王琚》:“及与语,磊落不凡,问其姓,乃王琚也。”语法:磊落不凡作谓语、定语;用于夸奖人。示例:老爷主意甚好。小的们也看这长老磊落不凡,若为此寺住持,决替朝廷出力,老爷必定高升。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回 ...累教不改 lěi jiào bù gǎi
解释:多次教育,仍不改正。语法:累教不改补充式;作谓语;指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示例:他真是累教不改,一意孤行 ...磊瑰不羁 lěi guī bù jī
解释: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出处:宋 陈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从磊瑰不羁之士,接杯酒之欢,笑歌起舞,往往自以为一世之雄。”语法:磊瑰不羁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磊落不羁 lěi luò bù jī
解释: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出处:宋·苏轼《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不泥于古,不牵于今,非有苛碎难知之文,将观磊落不羁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诚可以致治。”语法:磊落不羁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示例:今夫天下磊落不羁之人,雅量高致之士,于世间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托,未有泊然颓然绝无所寓意者也。清·戴名世《曹氏怪石记》 ...利不亏义 lì bù kuī yì
解释: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出处:《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语法:利不亏义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李广不侯 lǐ guǎng bù hòu
解释:见“李广未封”。出处:徐夤《赠杨著》:“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语法:李广不侯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李广不侯,是有本事没有运气,运气来了,没有本事,不过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恋栈不去 liàn zhàn bù qù
解释:栈:养牲畜的棚子或栅栏。恋栈:牲畜留恋自己的圈、棚。形容人贪恋官位,不想离去。出处:《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语法:恋栈不去作谓语、定语;指人贪权。示例:不能出言匡正,且又恋栈不去,以视唐少川辈,有愧色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 ...连绵不断 lián mián bù duàn
解释: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语法:连绵不断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连续不止。示例:连绵不断的高山阻挡我们的去路。 ...两雄不俱立 liǎng xióng bù jù lì
解释:两股强大的势力不可能同时存在。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駣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两尧不能相王 liǎng yáo bù néng xiāng wàng
解释: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位圣明的君主。王:称王。如果同时存在两个尧,那么谁也不能称王。出处:《韩非子·亡征》:“亡征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夫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亡王之机,必其治乱,其强弱相踦者也。” ...了不可见 liǎo bù kě jiàn
解释: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出处:明 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语法:了不可见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了不长进 liǎo bù zhǎng jìn
解释: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语法:了不长进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反义词: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了不起 liǎo bu qǐ
解释: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语法:了不起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了不相关 liǎo bù xiāng guān
解释:了:完全。不:没有。关:关联,关系。词语意思:完全不相干涉,指毫无关系。出处: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苟其有少或似,所当明辩于十目之严,至于了不相干,宁肯依违于众口之铄。”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
解释: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法: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19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想起曹操的诗句,他凄惨地一笑。” ...临财不苟 lín cái bù gǒu
解释: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语法:临财不苟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孰以显廉,临财不苟。” ...令不虚行 lìng bù xū xíng
解释: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出处:《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语法:令不虚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反义词:一纸空文 ...令名不终 lìng míng bù zhōng
解释:好名声不能保持到底出处:《儿女英雄传》 ...留恋不舍 liú liàn bù shě
解释: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语法:留恋不舍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依恋。示例:巴金《家》:“大家似乎还有点留恋不舍,但同时又怕撞见了别的男人,只得匆忙地走进公馆去。”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
解释: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出处: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语法: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示例: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
解释: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出处: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语法:路见不平,拔剑相助作主语、谓语、分句;指见义勇为。示例: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这是很正常的事 ...络绎不絶 luò yì bù jué
解释: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 ...落魄不羁 luò pò bù jī
解释: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出处:宋 刘斧《青琐高议 韩湘子》:“文公诸子皆力学,惟湘落魄不羁。”语法:落魄不羁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无拘无束的性格。 ...屡见不鲜 lǚ jiàn bù xiān
解释: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shuò;屡次)见不鲜。”出处: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语法:屡见不鲜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指多次见到,并不新奇。示例: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 ...麻痹不仁 má bì bù rén
解释: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出处:明 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语法:麻痹不仁作谓语、定语;指人反应迟钝。示例:他现在快成为麻痹不仁的人 ...马不解鞍 mǎ bù jiě ān
解释: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出处: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语法:马不解鞍作谓语、定语;指不间断。示例:我们马不解鞍地日夜奋战,终于攻克了这个课题 ...马不停蹄 mǎ bù tíng tí
解释: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出处: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语法:马不停蹄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马不停蹄的走至天色大明,看看追兵已远,方始勒住马。(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马尘不及 mǎ chén bù jí
解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出处: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何先友为?”语法:马尘不及作宾语、定语;同“望尘莫及”。 ...茫然不知所措 máng rán bù zhī suǒ cuò
解释:不知怎么办才好 ...茫然不解 máng rán bù jiě
解释: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语法:茫然不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可理解。示例:十句不过懂得三句,其余都茫然不解。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六章 ...冒大不韪 mào dà bù wěi
解释:见“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处:《清史稿·礼志二》:“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语法:冒大不韪作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 ...茅茨不翦 máo cí bù jiǎn
解释:茅茨:茅屋;翦:修饰。用茅草覆盖屋顶,而且没有修剪整齐。形容生活简陋俭朴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语法:茅茨不翦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简陋。示例: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茅茨不翦,易层巢于故事。” ...毛发不爽 máo fā bù shuǎng
解释:犹毫发不爽。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语法:毛发不爽作谓语、宾语;形容一点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