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安邦 dìng guó ān bāng
解释: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语法:定国安邦作谓语、定语;同“安邦定国”。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那时是意气风发,生机勃勃,龙骧虎步,总认为学富力强即可定国安邦。” ...蠹国害民 dù guó hài mín
解释: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语法:蠹国害民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9回:“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蠹国耗民 dù guó hào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语法:蠹国耗民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 ...富可敌国 fù kě dí guó
解释: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语法:富可敌国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极为富有。示例:盖卞滨自他祖父遗下家业,到他手里在,单以各处田地而论,已有一万余顷,其余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敌国。(清 李汝珍《镜花缘》六十四回 ...国富民强 guó fù mín qiáng
解释:国家富足;人民强健。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语法:国富民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今日的中国,国富民强,连敌人也不能否认这一点。 ...国破家亡 guó pò jiā wáng
解释: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出处: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语法:国破家亡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示例: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明 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 ...国士无双 guó shì wú shuāng
解释: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语法:国士无双偏正式;作宾语、补语;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示例:似臣呵,常人有数;论此人,国士无双。(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 ...国已不国 guó yǐ bù guó
解释:一个国家已经不像一个国家 ...国而忘家 guó ér wàng jiā
解释:谓为国事而忘其家。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语法:国而忘家作谓语、定语;指爱国。示例:马识途《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国尔忘家 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语法:国尔忘家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鲁迅《两地书》九) ...国耳忘家 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见“国而忘家”。出处: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语法:国耳忘家作谓语、定语;指人爱国。示例: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国富兵强 guó fù bīng qiáng
解释:国家富裕,军队强盛。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语法:国富兵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林语堂《论利》:“一面羡慕人家国富兵强,工业发达,科学昌明。” ...国富民丰 guó fù mín fēng
解释:国家富有,民众富裕。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语法:国富民丰作谓语、宾语;指国家富强。示例: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国家栋梁 guó jiā dòng liáng
解释: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语法:国家栋梁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国色天姿 guó sè tiān zī
解释: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出处:《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语法:国色天姿作宾语、定语;形容女性的美丽。示例: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 ...捐躯报国 juān qū bào guó
解释: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出处:《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语法:捐躯报国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舍弃身躯,报效国家。示例: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清·钱采《说岳全传》第16回 ...开国承家 kāi guó chéng jiā
解释: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出处:《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语法:开国承家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刘知畿《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开国功臣 kāi guó gōng chén
解释: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他见单雄信好客,是一个做得开国功臣的,因此借寓东岳庙中,图与交往。”语法:开国功臣作主语、宾语、定语;同“开国元勋”。示例:以后元璋作了皇帝,淮西诸将和幕府僚属都成了开国功臣。(吴晗《朱元璋传》) ...卖国求利 mài guó qiú lì
解释:见“卖国求荣”。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三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语法:卖国求利作谓语、定语;指人谋求个人的名利。 ...民生国计 mín shēng guó jì
解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出处:《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语法:民生国计作宾语、定语;指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示例:旧章既失,便新不成新,旧不成旧,一物一器,尚不适用,何况那政治上的事,关系民生国计的呢?(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民安国泰 mín ān guó tài
解释:人民安乐,国家太平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语法:民安国泰作谓语、宾语;同“国泰民安”。示例:百姓每家家庆,庆道是民安国泰,法正官清。元·宫大用《垂钓七里滩》第三折 ...民富国强 mín fù guó qiáng
解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语法:民富国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我们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民富国强了 ...破家亡国 pò jiā wáng guó
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出处:唐 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示例:却笑吃虚隋炀帝,破家亡国为何人。唐 李商隐《定子(檀槽一抹广陵春)》诗 ...强兵富国 qiáng bīng fù guó
解释: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出处: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语法:强兵富国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窃钩窃国 qiè gōu qiè guó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语法:窃钩窃国作宾语、定语;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上医医国 shàng yī yī guó
解释: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出处:《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语法:上医医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舍身为国 shě shēn wéi guó
解释: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示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舍身为国的英雄事迹,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敬颂。 ...为国捐躯 wèi guó juān qū
解释: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语法:为国捐躯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郁达夫《马六甲游记》:“可是这中间的杀伐流血,以及无名英雄的为国捐躯,为公殉义的伟烈丰功,又有谁能够仔细说得尽哩!” ...周游列国 zhōu yóu liè guó
解释: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出处: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语法:周游列国作谓语、宾语;指旅行。示例:扁鹊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陶铸《崇高的理想》 ...舟中敌国 zhōu zhōng dí guó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语法:舟中敌国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尔辈无恐,即舟中敌国,不能为我害也。” ...开国元老 kāi guó yuán lǎo
解释: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出处:《北史·赵普传》:“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语法:开国元老作主语、宾语;指建国功臣。示例:秉忠自幼为僧,世祖至大都见之,乃以释服相从军旅间,未年始就冠服,为元朝开国元老,非偶然也。(明 李贽《焚书 与周友山书》)英语:a statesman who aided in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narchy日语:蕣国(けんこく)する元老(げんろう)近义词:开国元勋...开国元勋 kāi guó yuán xūn
解释: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语法:开国元勋作主语、宾语;指建国功臣。示例:古华《芙蓉镇》第二章:“用老戏里的话讲算一品当朝,开国元勋。”英语:founding fathers of a nation日语:蕣国(けんこく)する元勲(げんくん)近义词:开国元老、开国功臣...里通外国 lǐ tōng wài guó
解释:里通:暗中勾结。与国外反动势力暗中勾结;盗卖本国的情报或国家利益。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语法:里通外国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暗中勾结外国。示例: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英语:maintain illicit relations with a foreign country俄语:поддерживать тáйные связи с заграницей近义词:卖国求荣、里应外合反义词:大义灭亲、大义凛然...病民害国 bìng mín hài guó
解释: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出处: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语法:病民害国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病民蛊国...国无二君 guó wú èr jūn
解释: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语法:国无二君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近义词:天无二日...奉法者弱则国弱 fèng fǎ zhě ruò zé guó ruò
解释:执行法律的人不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衰弱。出处:《韩非子·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蹙国丧师 cù guó sàng shī
解释:蹙:迫促;师:军队。形容国家受难,军队失利出处:《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惟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语法:蹙国丧师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蹙国百里 cù guó bǎi lǐ
解释:蹙:缩;国:国土。指丧失国土或边疆出处:《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语法:蹙国百里作谓语;用于战争等。...蠹国殃民 dù guó yāng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出处:《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语法:蠹国殃民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示例:世间何物最堪憎?蠹国殃民莫若僧。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近义词:蠹国病民、蠹国害民...富国裕民 fù guó yù mín
解释:使国家和人民富裕。出处: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语法:富国裕民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12章:“而且他从整顿内政,起用人才,收拾民心,富国裕民等多方面,都作出了有力措施。”英语:enrich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近义词:富国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