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 bái shǒu qǐ jiā
解释: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出处:谢觉哉《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语法:白手起家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在很差的条件下创立事业。示例:你看,他发了多少财,白手起家,靠的是谁?如今也忘了水源头了,墙上的草,两边倒着呢。(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半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
解释: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语法:半路出家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示例: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公今度《长短录》) ...成家立计 chéng jiā lì jì
解释:犹言成家立业。出处: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语法:成家立计作谓语、宾语;用于生活。示例:父母与子孙成家立计,是父母尽己之心,久以后成人不成人,是在于他,父母怎管的他到底。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 ...成名成家 chéng míng chéng jiā
解释:树立名声,成为专家。出处:《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语法:成名成家作谓语、定语;指出名。示例:她:个人主义、成名成家思想严重。黄宗英《大雁情》反义词:默默无闻 ...赤手起家 chì shǒu qǐ jiā
解释:赤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形容在无基础和条件很差下创出一番事业出处:宋·文天祥《邹仲翔墓志铭》:“君虽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语法:赤手起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打家劫舍 dǎ jiā jié shè
解释: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出处: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语法:打家劫舍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抢劫。示例: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 ...当家立纪 dāng jiā lì jì
解释:指管理家务。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语法:当家立纪作谓语、定语;指管家。 ...荡产倾家 dàng chǎn qīng jiā
解释:指丧失全部家产。出处:明 杨珽《龙膏记 脱难》:“尽他万千挜靶,乱国家使些奸诈,少不了荡产倾家,能几日状孤做大。”语法:荡产倾家作谓语、定语、补语;指破产。示例:凡狱讼征科诸巨事……其有悉索贿赂致小民荡产倾家。刘师培《论新政为病民之根》 ...当家理纪 dāng jiā lǐ jì
解释:当家:主持家政。主持家政,管理家务。亦作“当家立纪”。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如今大街坊张二官府,要破五百两金银,娶你做二房娘子,当家理纪。”语法:当家理纪作谓语、定语;指管家。示例:你老本本等等另娶个正经亲家婆,叫他出来随人情当家理纪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 ...当家立计 dāng jiā lì jì
解释:主持家政,筹划生计。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语法:当家立计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家。 ...当家作主 dāng jiā zuò zhǔ
解释: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对于分内的事务挑重担;尽心负责。也比喻人民有权力;有义务参加治理国家大事。出处:沙汀《风浪》:“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语法:当家作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处于主人翁地位。示例:他在单位是当家作主的人物。 ...等闲人家 děng xián rén jiā
解释:普通家庭。《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沈將仕 看時,雖不怎的大擺設,却多精美雅潔,色色在行,不是等閒人家辦得出的。” ...灯火万家 dēng huǒ wàn jiā
解释: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出处: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语法:灯火万家作宾语、定语;形容一片灿烂的夜景。 ...鼎食之家 dǐng shí zhī jiā
解释:'“鼎”古时国之大宝,唯有帝王诸侯才能用鼎,且多为祭祀之用,能食以鼎,说明家族势力极大,且含“贵”之象征。现多形容政治家族或世家,一般富豪光有银子是难以用此以述的。 ...对头冤家 duì tóu yuān jiā
解释: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语法:对头冤家作宾语、定语;指仇人。示例:管桦《魏家女人》:“这个后老婆子硬说她是木命人,金花是金命,金克木,他们娘俩是对头冤家。” ...分家析产 fēn jiā xī chǎn
解释:见“分烟析产”。出处:《文汇报》1984.9.19:“周善腾想:‘现在社会上因分家析产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这起纠纷若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语法:分家析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家庭内部等。 ...告老还家 gào lǎo huán jiā
解释: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名唤王忠,曾做过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语法:告老还家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示例: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还家。(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告老在家 gào lǎo zài jiā
解释: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语法:告老在家作谓语、宾语;指退休在家。示例:我已告老在家,不闻政事。 ...国破家亡 guó pò jiā wáng
解释: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出处: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语法:国破家亡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示例: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明 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 ...国而忘家 guó ér wàng jiā
解释:谓为国事而忘其家。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语法:国而忘家作谓语、定语;指爱国。示例:马识途《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国尔忘家 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语法:国尔忘家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鲁迅《两地书》九) ...国耳忘家 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见“国而忘家”。出处: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语法:国耳忘家作谓语、定语;指人爱国。示例: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国家栋梁 guó jiā dòng liáng
解释: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语法:国家栋梁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胡越一家 hú yuè yī jiā
解释: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犹言四海一家。出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语法:胡越一家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8回:“冯智戴咏诗,既而笑道:‘胡越一家,古未有也!’” ...家长里短 jiā cháng lǐ duǎn
解释: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语法:家长里短联合式;作宾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示例: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家丑不可外扬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解释: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出处: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欲要讼之于官,争奈家丑不可外扬,故尔中止。”语法:家丑不可外扬主谓式;作宾语、分句;指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应向外人宣。示例:家丑不可外扬,倘若传互外边,被人耻笑,事已至此,且再作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 ...家传户诵 jiā chuán hù sòng
解释:家家户户传习诵读。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语法:家传户诵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示例: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一篇短文,语言文字不讲求,是成不了家传户诵之作的。” ...家传人诵 jiā chuán rén sòng
解释:家家户户传习诵读。出处:宋 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语法:家传人诵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 ...家道中落 jiā dào zhōng luò
解释: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虽然他家太爷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时拿的许多银子出来?”语法:家道中落作谓语、定语;指家业衰败。示例:晚年诸子不孝肖,家道中落,先时遗物斥卖略尽。(《儿女英雄传 序》) ...家翻宅乱 jiā fān zhái luàn
解释: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语法:家翻宅乱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家烦宅乱 jiā fán zhái luàn
解释: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语法:家烦宅乱作宾语、状语;用于家庭不和。 ...家鸡野鹜 jiā jī yě wù
解释: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语法:家鸡野鹜作宾语、定语;指风格各异。示例:明·李贽《诗画》:“庾翼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以为伯英再生。” ...九流十家 jiǔ liú shí jiā
解释: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出处:汉 刘安《七略 诸子略》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语法:九流十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们对于古代的九流十家应该有所了解 ...开国承家 kāi guó chéng jiā
解释: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出处:《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语法:开国承家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刘知畿《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看家本领 kān jiā běn lǐng
解释:指特别擅长的技能出处: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语法:看家本领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钱钟书《围城》:“木讷朴实是韩学愈的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kān jiā běn shì
解释: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出处: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语法:看家本事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茅盾《如是我见我闻》:“然而倘凭他那一点水木包工的看家本事,他如何能发小小的四五万?” ...男室女家 nán shì nǚ jiā
解释:犹男婚女嫁。指儿女成家。出处:明 汪廷讷《狮吼记 赠妾》:“男室女家,大伦攸系,天长地久,乐意相关。”语法:男室女家作宾语、定语;指儿女成家。 ...平地起家 píng dì qǐ jiā
解释:比喻原来没有基础而建立了一番事业示例:他平地起家,却能在数年间建立如此庞大的基业,人们莫不啧啧称奇。 ...破家荡业 pò jiā dàng yè
解释:见“破家荡产”。出处:《元典章·刑部·禁诱略》:“必须督责补买,及供给一切诸物。因而逼临,破家荡业,无可展免。”语法:破家荡业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破产。 ...破家县令 pò jiā xiàn lìng
解释:指横暴的地方官。出处:明 敖英《东谷赘言》上卷:“人有恒言:‘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予谓此言,强宗豪右当常讼之。”语法:破家县令偏正式;作宾语;指横暴的地方官。示例:钱钟联《黄公度先生年谱》笺注:“至于晚明,有破家县令之称,民反以官为忧,而乐于无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