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折田巴 biàn zhé tián bā
解释:田巴,战国时齐国辩士,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同人辩论,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 ...蟾宫折桂 chán gōng zhé guì
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出处:《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语法:蟾宫折桂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示例: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摧兰折玉 cuī lán zhé yù
解释: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某本非风流佳客,谬称浪子端庄,……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语法:摧兰折玉作谓语、定语;指伤害女性。示例:某本非风流佳客,谬称浪子端庄,……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 ...摧折恶类 cuī zhé è lèi
解释:摧折:折断。 打击丑恶的事物。出处:《后汉书·朱晖传》:“摧折恶类。” ...摧枯折腐 cuī kū zhé fǔ
解释: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弇传》:“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语法:摧枯折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容易办到。 ...摧眉折腰 cuī méi zhé yāo
解释: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出处: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语法:摧眉折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没有骨气。示例:明·何景明《归来篇》:“男儿委身事权贵,摧眉折腰诚可怜。” ...榱栋崩折 cuī dòng bēng shé
解释:比喻大局崩溃。出处:清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今有巨厦,更历千岁,瓦墁毁坏,榱栋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 ...鼎折覆餗 dǐng shé fù sù
解释:《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出处:《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语法:鼎折覆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自命贤相,恐鼎折覆餗之讥,不待终日矣,可不危与!” ...栋折榱崩 dòng zhé cuī bēng
解释:榱:椽子。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语法:栋折榱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房屋倒塌。示例:睹邪说暴行之日甚,觉栋折榱崩之堪虞。(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 ...斗折蛇行 dǒu zhé shé xíng
解释: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语法:斗折蛇行作谓语、定语;形容道路曲折蜿蜒。示例:崇山峻岭之中,一条小路斗折蛇行,依稀可辨。 ...蠹众木折 dù zhòng mù zhé
解释: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出处:《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语法:蠹众木折作宾语、定语;指不利因素多了造成灾祸。示例:请记住蠹众木折的教训 ...桂折兰摧 guì shé lán cuī
解释: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出处: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语法:桂折兰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蕙折兰摧 huì shé lán cuī
解释:蕙:蕙草;兰:兰花。比喻女子夭亡出处:清·袁枚《续新齐谐》:“怨侣方成,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语法:蕙折兰摧作谓语;用于女性。 ...兰摧玉折 lán cuī yù zhé
解释: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语法:兰摧玉折联合式;作宾语;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示例: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面折廷争 miàn zhé tíng zhēng
解释: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语法:面折廷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古华《芙蓉镇》第二章:“彭老总是为民请命,仗义执言,面折廷争。” ...片言折狱 piàn yán zhé yù
解释: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语法:片言折狱主谓式;作补语、宾语;用于称颂官吏贤明。示例:所谕西江金沙之异同,真是片言折狱。(明 卓人月《答詹曰至书》) ...强自取折 qiáng zì qǔ shé
解释:见“强自取柱”。出处:《大戴礼记·劝学》:“强自取折,柔自取束。”语法:强自取折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穷折腾 qióng shé téng
解释:翻来覆去地做某事,没有任何效果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5章:“整天就是搞这运动那运动,穷折腾个没完!”语法:穷折腾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他只是穷折腾罢了 ...羣轻折轴 qún qīng zhē zhóu
解释: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语法:紧缩式;作宾语;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示例: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下沉黄泉。” ...三折肱,为良医 sān zhé gōng , wéi liáng yī
解释: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出处:《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折箭为誓 shé jiàn wéi shì
解释: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出处:宋·岳珂《桯史·二将失律》:“虏既得俊迈,折箭为誓,启门以出二将。”语法:折箭为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折臂三公 shé bì sān gōng
解释: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出处: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语法:折臂三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廷争面折 tíng zhēng miàn zhé
解释: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语法:廷争面折作宾语、定语;指直言敢谏。示例: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晋书 潘岳传》) ...推枯折腐 tuī kū shé fǔ
解释:犹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极易打垮。出处: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我至京师,陈上谷、渔阳兵马之众,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奔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语法:推枯折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为五斗米折腰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解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出处:《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语法:为五斗米折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月中折桂 yuè zhōng shé guì
解释: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但愿此去,名标金榜,折取月中桂。”语法:月中折桂作谓语、定语;用于考试、比赛等。 ...月坠花折 yuè zhuì huā zhé
解释: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补恨》:“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语法:月坠花折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折而族之 zhé ér zú zhī
解释: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折长补短 zhé cháng bǔ duǎn
解释: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出处:《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语法:折长补短作宾语、定语;指取长补短。示例:宋·苏轼《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今者差役,岁费钱几何,及几年一次差役,皆可以折长补短,约见其数。” ...折冲厌难 zhé chōng yàn nán
解释: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出处: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语法:折冲厌难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折胶堕指 zhé jiāo duò zhǐ
解释:极言天气寒冷。出处: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语法:折胶堕指作定语;用于书面语。反义词:烁石流金 ...折节读书 zhé jié dú shū
解释: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出处:《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语法:折节读书作谓语;指发愤读书。示例:四十年,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唐 吴竞《开元升平源》) ...折足覆餗 zhé zú fù sù
解释:《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语法:折足覆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杨慎《审己》:“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餗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折衷是非 zhé zhōng shì fēi
解释: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出处:《威尼斯商人》 ...折冲万里 zhé chōng wàn lǐ
解释:折冲:指抵御敌人。指在远离沙场的庙堂上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常用以形容高明的外交才干或在外交争端中取得胜利。出处:《汉书·张汤传》:“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折首不悔 zhé shǒu bù huǐ
解释:即使被杀头也不后悔。形容态度坚决。出处:宋·李觏《袁州学记》:“草茅危檐者,折首而不悔。” ...折冲御侮 zhé chōng yù wǔ
解释:语本《诗 大雅 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出处: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语法:折冲御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参赞大臣,徒取充位如此,有如敌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宋·胡诠《戊午上高宗封事》 ...折鼎覆餗 zhé dǐng fù sù
解释:见“折足覆餗”。出处:《南史·张弘策传》:“拓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语法:折鼎覆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耶律楚材《答杨行者书》:“今也抑意陈书,引年求退,惧折鼎覆餗之患,避牝鸡司晨之讥。” ...折锐摧矜 zhé ruì cuī jīn
解释:锐:锐利;矜:自尊自大。锐气和自尊遭到了打击。出处:《楚辞·九叹·忧苦)》:“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氾滥兮。” ...折戟沉沙 zhé jǐ chén shā
解释: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戟被折断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出处:唐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语法:折戟沉沙主谓式;作主语、分句;含贬义。示例:赤壁曾将百万烧,折戟沉沙铁未消。区区不劝周郎战,铜雀春深锁二乔。(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