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文章 biǎo miàn wén zhāng
解释: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出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语法:表面文章作宾语、定语;指应付。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打招呼是表面文章,实际上是来观望气色。” ...粗通文墨 cū tōng wén mò
解释: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语法:粗通文墨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文化水平。示例: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他小名楚楚,也是个粗通文墨的女子。”反义词:倚马可待、学富五车 ...单文孤证 dān wén gū zhèng
解释:仅有的证据。意谓不足凭信。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语法:单文孤证作宾语、定语;指不足为凭。示例:录寄贵刊,希为刊载,一以略助多闻,二以见单文孤证,是难以‘必定’一种史实而常有‘什么疑义’的。鲁迅《二心集·关于的版本》反义词:真凭实据 ...多文强记 duō wén qiáng jì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出处:《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分文未取 fēn wén wèi qǔ
解释:见“分文不取”。 ...孤文断句 gū wén duàn jù
解释:指片断、孤立的文句。出处:鲁迅《〈古小说钩沉〉序》:“《庄子》举宋鈃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语法:孤文断句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官样文章 guān yàng wén zhāng
解释:原指官场上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现比喻徒具形式;摆摆样子;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言词或做法。出处:明 沈鲸《双珠记 风鉴通神》:“~大手笔,衙官屈宋谁能匹。冀得鸿胪第一传,平地雷轰声霹雳。”语法:官样文章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只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示例:但此辈有运动而无文学,则亦殊令出版者为难,盖官样文章究不能令人自动购读也。(《鲁迅书信集 致李小峰》) ...广文先生 guǎng wén xiān shēng
解释: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出处: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早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语法:广文先生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今老病寡肉食,广文先生分遗微。宋·梅尧臣《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咸豉遗一小瓶》诗 ...孔壁古文 kǒng bì gǔ wén
解释:壁经出处:汉书·艺文志 ...揆文奋武 kuí wén fèn wǔ
解释: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出处:语出《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语法:揆文奋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宰治天下,定鼎天京,立政任人,揆文奋武。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卖文为生 mài wén wéi shēng
解释: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出处:唐 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故人南郡去,云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语法:卖文为生作谓语、定语;用于文人等。 ...满腹文章 mǎn fù wén zhāng
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出处: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语法:满腹文章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可惜你满腹文章,看不出人情世故。” ...弄法舞文 nòng fǎ wǔ wén
解释: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出处:《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语法:弄法舞文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歪曲法律条文。示例:弄法舞文,聋痴瞽愚,流波至今,一任簿书。明·刘基《官箴中》 ...潘文乐旨 pān wén lè zhǐ
解释:《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后因以“潘文乐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出处:《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语法:潘文乐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雅擅潘文乐旨,妙参羊体嵇心。清·吴伟业《偶成》诗之八 ...披发文身 pī fà wén shēn
解释: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出处:《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语法:披发文身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外表。示例:禹入裸国,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铺采摛文 pù cǎi chī wén
解释:“摛”念chī。铺陈文采。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语法:铺采摛文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示例: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六章:“于是那种铺采摛文,体物叙事的汉赋,才正式成立。”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
解释: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出处:《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语法:蛇化为龙,不变其文作分句、宾语;指万变不离其宗。 ...识文断字 shí wén duàn zì
解释:知晓文字。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语法:识文断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一点文化知识。示例:老舍《女店员》第一幕:“先父是个举人,我自幼就识文断字。” ...俗下文字 sú xià wén zì
解释: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出处: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语法:俗下文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徐渭《序》:“至于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小惭者人以为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 ...通文调武 tōng wén diào wǔ
解释:谓卖弄文才和武艺。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严刑》:“我这里是甚麽衙门?谁许你通文调武,可恶!”语法:通文调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解释: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语法:温文尔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叶圣陶《演讲》) ...文理不通 wén lǐ bù tōng
解释: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出处:《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语法:文理不通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示例:很难想象,有的人连写信都文理不通,怎么能准确、简炼、明白地写出科学论文呢?反义词:文从字顺 ...文身剪发 wén shēn jiǎn fā
解释:见“文身断发”。出处:《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语法:文身剪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西汉·刘向《说苑·善说》:“越文身剪发,范蠡、大夫种出焉。” ...文身翦发 wén shēn jiǎn fā
解释:见“文身断发”。 ...文丝不动 wén sī bù dòng
解释:一点儿也不动。出处:杨朔《三千里江山》:“路边几棵见了风,最爱噪嘴的小叶杨也那么安生,文丝不动。”语法:文丝不动作谓语、定语;形容稳固。 ...文无加点 wén wú jiā diǎn
解释:见“文不加点”。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祢衡》:“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语法:文无加点作谓语、宾语;指作文一气呵成。示例:《南史·傅縡传》:“时陈文帝使颜晃赐阳杂物,阳托縡启谢,词理周治,文无加点。” ...文武差事 wén wǔ chāi shì
解释:喻明劫暗偷。出处:《冷眼观》第12回:“倘若瞒着他,走一趟私盐,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轻则剜眼睛,重则废命。”语法:文武差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文修武备 wén xiū wǔ bèi
解释: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出处: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语法:文修武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文修武偃 wén xiū wǔ yǎn
解释: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出处:唐·王起《鼋鼍为梁赋》:“我皇仁治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语法:文修武偃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文章山斗 wén zhāng shān dòu
解释: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出处: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语法:文章山斗作宾语、定语;指人文才好。示例:宋·辛弃疾《水龙吟》词:“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文宗学府 wén zōng xué fǔ
解释: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文宗学府。腾斑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语法:文宗学府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刘知畿《史通·人物》:“鲍照文宗学府,驰名海内。” ...咬文啮字 yǎo wén niè zì
解释:见“咬文嚼字”。出处:胡适《考证》:“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语法:咬文啮字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死扣字眼。 ...齩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释:同“咬文嚼字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长安观花记》:“然對客無齩文嚼字態。”《何典》第六回:“你只曉得讀了幾句死書,會齩文嚼字,弄弄筆頭。” ...祖武宗文 zǔ wǔ zōng wén
解释: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出处:南朝梁王中《头陀寺碑文》:“惟齐继五帝洪名,纽三王绝业,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复。”语法:祖武宗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
解释: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出处:《礼记 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语法: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 ...樽酒论文 zūn jiǔ lùn wén
解释: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后遂以“樽酒论文”谓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语法:樽酒论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连年客里度初度,樽酒论文第一遭。陈世宜《上巳社集是日值余初度》诗 ...回文织锦 huí wén zhī jǐn
解释: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以“回文织锦”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出处: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语法:回文织锦作宾语、定语;指情诗。示例:则为你彩笔题诗,回文织锦;送得人卧枕着床,忘餐废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近义词:织锦回文...织锦回文 zhī jǐn huí wén
解释:织锦:以五色丝纺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出处:《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语法:织锦回文作宾语、定语;指情诗。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太后因见苏蕙织锦回文《璇玑图》,甚为喜爱,时刻翻阅。”近义词:锦字回文...种学织文 zhòng xué zhī wén
解释:种:栽种,引申为培养。培养学识,积累文才出处: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种学织文,名播于迩遐。”语法:种学织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种学绩文...深文罗织 shēn wén luó zhī
解释: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出处:清·汪琬《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语法:深文罗织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强加人罪。英语:use every means to have an innocent person pronounced guilty近义词:深文周纳、深文巧劾、深文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