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衣木食 cǎo yī mù shí
解释: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语法:草衣木食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示例: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草木知威 cǎo mù zhī wēi
解释: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出处:《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语法:草木知威作宾语;形容威势极大。 ...翠木葱茏 cuì mù cōng lóng
解释:草木青翠茂盛。 ...寸木岑楼 cùn mù cén lóu
...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呆如木鸡 dāi rú mù jī
解释:见“呆若木鸡”。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语法:呆如木鸡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呆板。示例:那几个军人和财主,一个个呆如木鸡。鲁彦周《廖仲恺》第六章八五 ...独木不成林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语法:独木不成林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示例: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做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 ...蠹众木折 dù zhòng mù zhé
解释: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出处:《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语法:蠹众木折作宾语、定语;指不利因素多了造成灾祸。示例:请记住蠹众木折的教训 ...诽谤之木 fěi bàng zhī mù
解释: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出处:《史记 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语法:诽谤之木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 ...教猱升木 jiāo náo shēng mù
解释: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出处:《诗经 小雅 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语法:教猱升木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教唆坏人干坏事。示例:虽是少数人代理国事,却不是少数人把持国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贼教猱升木呢?(《晚清文学丛钞 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刻木为吏 kè mù wéi lì
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语法:刻木为吏连动式;作谓语;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示例:《武王伐纣平话》中卷:“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枯木逢春 kū mù féng chūn
解释: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语法:枯木逢春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枯木逢春,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枯木生花 kū mù shēng huā
解释: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出处:《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语法:枯木生花作宾语、定语;比喻绝处逢生。示例:我一命如同草头露滴,今日得了这银子呵,一似枯木生花,阳春布泽。明 沈受三《三元记 完璧》 ...枯木死灰 kū mù sǐ huī
解释: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语法:枯木死灰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极其消极悲观。示例: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枯木死灰而止耳。(宋 陈亮《与应仲实书》) ...枯木再生 kū mù zài shēng
解释: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出处:宋 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语法:枯木再生作宾语、定语;指又获得生机。 ...立木南门 lì mù nán mén
解释: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语法:立木南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良禽择木 liáng qín zé mù
解释:比喻贤者择主而事。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语法:良禽择木主谓式;作宾语;比喻贤者择主而事。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鸣雁直木 míng yàn zhí mù
解释: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出处:《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语法:鸣雁直木作宾语、定语;指贤人。 ...木梗之患 mù gěng zhī huàn
解释: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语法:木梗之患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木公金母 mù gōng jīn mǔ
解释: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出处:宋·张元干《瑞鹤仙·寿》词:“对木公金母,子孙三世,妇姑为寿满酌。”语法:木公金母作宾语、定语;用于祝寿。示例:清·赵翼《寿全惕庄鹾使六十》:“共喜木公金母宴,正当浴佛饭僧时。” ...木坏山颓 mù huài shān tuí
解释: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语法:木坏山颓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孙雨林《皖江雪·拒敌》:“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木落归本 mù luò guī běn
解释:犹言叶落归根。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安乐奸邪,辰未主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东也。”语法:木落归本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木讷寡言 mù nè guǎ yán
解释: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出处:《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木人石心 mù rén shí xīn
解释: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出处:《晋书 隐逸传 夏统》:“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语法:木人石心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示例: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 秦醇《谭意歌传》) ...木石心肠 mù shí xīn cháng
解释: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出处: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语法:木石心肠作主语、宾语;指人心肠硬。示例:他这个人真是木石心肠。 ...槃木朽株 pán mù xiǔ zhū
解释: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孟尝》:“槃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语法:槃木朽株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劣材。 ...盘木朽株 pán mù xiǔ zhū
解释: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出处:《后汉书 循史传 孟尝》:“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 ...蟠木朽株 pán mù xiǔ zhū
解释:株:树根。盘曲之木,朽烂的根。比喻无用之材出处:唐·骆宾王《上李少常伯启》:“宾王蟠木朽株,散欐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语法:蟠木朽株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劣材。 ...穷猿失木 qióng yuán shī mù
解释:猿猴失去了栖身的树木。比喻人漂泊流浪出处:唐·杜甫《寄杜位》:“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语法:穷猿失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山颓木坏 shān tuí mù huài
解释: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语法:山颓木坏作宾语、定语;比喻重要人物逝世。 ...水源木本 shuǐ yuán mù běn
解释:水的源头,树的根本出处:《左传·昭公九年》 ...泰山梁木 tài shān liáng mù
解释: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语法:泰山梁木作宾语、定语;比喻伟人死亡。示例: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泰山梁木,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铁心木肠 tiě xīn mù cháng
解释:见“铁心石肠”。出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王介甫少时作《石榴花》……此老风味不薄,岂铁心木肠者哉。”语法:铁心木肠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朽木粪土 xiǔ mù fèn tǔ
解释: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语法:朽木粪土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如朽木粪土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朽木难彫 xiǔ mù nán diāo
解释: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 xiǔ mù shēng huā
解释: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出处:清·李渔《比目鱼·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亏你再把鸿钧铸。”语法:朽木生花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朽木死灰 xiǔ mù sǐ huī
解释: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出处: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语法:朽木死灰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榆木脑壳 yú mù nǎo ké
解释: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出处: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语法:榆木脑壳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再实之木根必伤 zài shí zhī mù,qí gēn bì shāng
解释: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语法:再实之木根必伤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宰木已拱 zǎi mù yǐ gǒng
解释:人死了很久出处:《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七〈僖公·传三十二年〉~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