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正无私 bǐng zhèng wú sī
解释:主持正义,没有私念。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语法:秉正无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很正直。示例:可又俨然是为了工作,秉正无私!康濯《春种秋收 三面宝镜》 ...纯正无邪 chún zhèng wú xié
解释:邪:不正当。纯洁真挚,没有一点邪念。语法:纯正无邪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小孩和女性。示例:她是一个纯正无邪的女孩 ...词言义正 cí yán yì zhèng
解释: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辞严谊正 cí yán yì zhèng
解释:同“辞严义正”。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语法:辞严谊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词严义正 cí yán yì zhèng
解释:措词严肃,道理正当。出处: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语法:词严义正作谓语、状语;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示例:这真可谓‘词严义正’。所举的群小,也都确定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 ...词正理直 cí zhèng lǐ zhí
解释:言词严正,理由充足。出处:《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语法:词正理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作文或说话等。示例:他的话词正理直,应该相信。 ...端人正士 duān rén zhèng shì
解释:指端庄正直的人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0卷:“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语法:端人正士作宾语、定语;指端庄正直的人。示例:盖亦替‘天朝’扫除端人正士,使更易于长驱而入者。鲁迅《书信集·指杨霁云》 ...反正拨乱 fǎn zhèng bō luàn
解释: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出处: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语法:反正拨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纠正重大错误。示例:向不遇反正拨乱之主,曾何以措其筋力与韬钤,载其刀笔与喉舌,使祭则与,食则血。唐·杜甫《朝享太庙赋》 ...奉公正己 fèng gōng zhèng jǐ
解释: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出处:《魏书 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语法:奉公正己作谓语、宾语;指人严格要求自己。 ...改邪归正 gǎi xié guī zhèng
解释: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语法:改邪归正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这才叫改邪归正,惩创善心。(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 ...公明正大 gōng míng zhèng dà
解释: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出处: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语法:公明正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以其磊磊落落之志,出之以公明正大之行为,则其与立宪党之地位,为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与之《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 ...公正不阿 gōng zhèng bù ē
解释: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出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语法:公正不阿作谓语、定语;指人为人处世。示例:他公正不阿的性格值得我们学习。 ...公正廉洁 gōng zhèng lián jié
解释: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出处:清 昭槤《啸亭杂录 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语法:公正廉洁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员等。示例:他一辈子都要求自己公正廉洁地做官。 ...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解释: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语法:光明正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归正邱首 guī zhèng qiū shǒu
解释:见“归正首丘”。出处: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语法:归正邱首作谓语、定语;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归正守丘 guī zhèng shǒu qiū
解释: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挢抂过正 jiǎo kuāng guò zhèng
解释:矫枉过正。谓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匡乱反正 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解释: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语法:匡乱反正联合式;作谓语;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示例:清·袁枚《随园随笔·诸史上》:“其意诸侯之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 ...廉明公正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
解释: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语法:廉明公正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正。示例:那安老爷……真真廉明公正,不想被河台大人参了一本,谁人不说冤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芒寒色正 máng hán sè zhèng
解释: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出处: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语法:芒寒色正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品行。示例: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蒙以养正 méng yǐ yǎng zhèng
解释: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语法:蒙以养正作宾语;指教育要从童年开始。 ...明正典刑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解释: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出处: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语法:明正典刑偏正式;作谓语;指依照法律公开处以极刑。示例:郭沫若《不要怕死》:“已经明正典刑的汉奸们的供状,我觉得应该详细地记录出来。” ...平头正脸 píng tóu zhèng liǎn
解释:形容相貌端正。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语法:平头正脸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相貌端正。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去邪归正 qù xié guī zhèng
解释: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出处:《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语法:去邪归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哥哥你说的是壮士言,到京师见帝王,则要你去邪归正为良将,治国安邦万人讲。元·刘元卿《降桑椹》第三折 ...守正不桡 shǒu zhèng bù ráo
解释:见“守正不挠”。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语法:守正不桡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顺受其正 shùn shòu qí zhèng
解释:顺天理正道而行,接受的便是正命 ...堂堂正正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解释: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语法:堂堂正正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歪打正着 wāi dǎ zhèng zháo
解释: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语法:歪打正着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分句;指凑巧。示例:这一脚他是倒地才踢出去的,可是歪打正着,守门员还没反应过来球已直飞网心。 ...邪不胜正 xié bù shèng zhèng
解释:犹言邪不犯正。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4回:“自古道‘邪不胜正’。吾仗天威讨诛反贼,有何惧哉!”语法:邪不胜正作定语、宾语;指正义战胜邪恶。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自古道,‘邪不胜正’,所以不欢喜这些东西的。” ...邪不敌正 xié bù dí zhèng
解释:犹言邪不犯正。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语法:邪不敌正作定语、宾语;指正义战胜邪恶。 ...正本清源 zhèng běn qīng yuán
解释: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出处:《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语法:正本清源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正本清源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正大堂煌 zhèng dà táng huáng
解释:亦作“正大堂皇”。犹言堂堂正正。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其名衔之正大堂煌,尊荣已极,何谓名衔太新,实尔等听闻未久,觉以为新耳。”语法:正大堂煌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正法直度 zhèng fǎ zhí dù
解释: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语法:正法直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正己守道 zhèng jǐ shǒu dào
解释: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语法:正己守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正身率下 zhèng shēn shuài xià
解释: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语法:正身率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任总内外,位兼台辅,不能正身率下,以肃庶僚。南朝宋 刘义康《上表逊位》 ...正身清心 zhèng shēn qīng xīn
解释: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出处:《明史·丘濬传》:“愿陛下体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谨好尚不惑于异端。”语法:正身清心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正视绳行 zhèng shì shéng xíng
解释:谓言行正直。出处: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视绳行,无间其里,必能正其人心矣。”语法:正视绳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澄源正本 zhèng běn chéng yuán
解释:澄:澄清。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出处:宋·陈亮《附朱熹》:“而其所以培壅本根,澄源正本,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盖光大而高明矣。”语法:澄源正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作古正经
解释:犹言一本正经。出处: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五:“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经地说:‘我刚才想了好一阵,一定是那会事情’”语法:作古正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方言。示例:何家二媳妇一面照着念,一面用铅笔在小簿子上作古正经的摹写。周立波《扫盲志异》 ...字正腔圆
解释: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语法:字正腔圆联合式;作宾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的字正腔圆的唱功让人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