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驳陆离 bān bó lù lí
解释:形容色彩杂沓。出处:参见“斑驳陆离”。语法:班驳陆离作谓语、定语;形容景物。示例:此铃金质坚炼,制度浑朴,班驳陆离。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 ...本同末离 běn tóng mò lí
解释: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出处:《后汉书 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语法:本同末离作宾语、定语;指大致相同。 ...别鹤离鸾 bié hè lí luán
解释:比喻离散的夫妻。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君百计营求,归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别鹤离鸾,自合为君料理。”语法:别鹤离鸾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离散的夫妻。 ...出世离群 chū shì lí qún
解释:脱离人世。出处:《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语法:出世离群作谓语、定语;指避世。反义词:同流合污 ...唇不离腮 chún bù lí sāi
解释:比喻关系亲近,经常待在一起。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语法:唇不离腮作主语、定语、宾语;比喻关系亲近。示例:你不去却怎样儿的,少不的唇不离腮,还在一处儿。(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六回) ...颠仆流离 diān pū liú lí
解释:同“颠沛流离”。出处: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饶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颠仆流离道上。”语法:颠仆流离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处境等。 ...颠沛流离 diān pèi liú lí
解释: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出处: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语法:颠沛流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由天灾人祸造成。示例:我所感到悲哀的,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至今还找不到学校进,还在颠沛流离。(鲁迅《而已集 通信》) ...鲽离鹣背 dié lí jiān bèi
解释: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遁世离群 dùn shì lí qún
解释:犹言避世独处。出处:《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语法:遁世离群作谓语、定语;用于隐居。示例:宝钗道:‘你既说“赤子之心”,古圣贤原以忠孝为赤子之心,并不是遁世离群无关无系为赤子之心。’《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遁世离俗 dùn shì lí sú
解释: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出处:《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语法:遁世离俗作谓语、定语;用于隐居。 ...飞遁离俗 fēi dùn lí sú
解释: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语法:飞遁离俗作谓语、定语;指隐居生活。示例:我羡慕那种飞遁离俗的隐居生活。 ...肤末支离 fū mò zhī lí
解释:肤浅琐碎出处:清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语法:肤末支离作谓语、定语;指肤浅琐碎。示例:这是我的肤末支离的看法,希望能得以重视 ...会少离多 huì shǎo lí duō
解释: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出处:宋 辛弃疾《蝶恋花 送祐之弟》词:“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语法:会少离多作谓语、宾语;用于感慨人生。示例:只问你那会少离多,有影无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 ...絶类离伦 jué lèi lí lún
解释:出众超群 ...离本趣末 lí běn qū mò
解释: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出处: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语法:离本趣末作谓语、宾语;指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离本依末 lí běn yī mò
解释:见“离本趣末”。出处:《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语法:离本依末作谓语、宾语;指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离合悲欢 lí hé bēi huān
解释: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出处: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语法:离合悲欢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聚散心情。示例: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慎明兄将来的婚姻一定离合悲欢,大有可观。” ...离经叛道 lí jīng pàn dào
解释: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出处: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语法:离经叛道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指背离正道。示例:改革者的主张和言行,总是被保守者看做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离山调虎 lí shān diào hǔ
解释: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出处:《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语法:离山调虎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离世遁上 lí shì dùn shàng
解释:超脱世俗,回避君上。出处:《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离世异俗 lí shì yì sú
解释:超脱世俗。出处:《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法:离世异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宋·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离蔬释屩 lí shū shì juē
解释:见“离蔬释蹻”。 ...离析分崩 lí xī fēn bēng
解释: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出处:郭沫若《新华颂·顶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个的侵略阵营已经开始着离析分崩。”语法:离析分崩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离乡背土 lí xiāng bèi tǔ
解释:见“离乡别土”。出处:元·张浩养《一枝花·咏喜雨》套曲:“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得也离乡背土。”语法:离乡背土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飘泊的生活。 ...流离播越 liú lí bō yuè
解释:流转迁徙。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乃草创子书,会遇兵乱,流离播越,有所亡失。”语法:流离播越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蔡润石]流离播越,不脱衰绖。叶名沣《桥西杂记·蔡夫人书孝经卷》 ...流离颠沛 liú lí diān pèi
解释: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出处: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语法:流离颠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流浪。示例:田汉《丽人行》第五场:“你曾想到那些在风里、雨里、炮火里、轰炸里流离颠沛的女人和小孩没有?” ...陆离光怪 lù lí guāng guài
解释: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见船上扎着无数五色的彩球,夹着各色的鲜花,陆离光怪,纸醉金迷。”语法:陆离光怪作谓语、定语;形容五颜六色的景色。示例:则又即在立旨居陆离光怪的装饰之中,时或永被沉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小说二集序》 ...鸾分凤离 luán fēn fèng lí
解释:同“鸾凤分飞”。出处: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48出:“自从他鸾分凤离,到如今雁断鱼稀。”语法:鸾分凤离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或情侣等。 ...乱离多阻 luàn lí duō zǔ
解释:乱离:因遭难而流离失所。 形容因遭遇祸乱而变得流离失所,四处难行。出处:《诗经·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貌合神离 mào hé shén lí
解释: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出处: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语法:貌合神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但一从我做了他的党代表之后,便由“志同道合”一变而为“貌合神离”。(郭沫若《涂家埠》) ...貌离神合 mào lí shén hé
解释: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出处: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语法:貌离神合作谓语、定语;用于两者之间。反义词:貌合神离 ...迷离恍惚 mí lí huǎng hū
解释:模糊闪烁;分辨不清;似有若无。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白,一半却迷离惝恍,摇曳着桐叶的黑影。”语法:迷离恍惚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事物。示例:走在夜晚的街道上,迷离恍惚的霓虹灯在眼前闪烁。 ...抛乡离井 pāo xiāng lí jǐng
解释:离开家乡故土。出处:靳以《去路》:“我这么大年纪,我可不愿意抛乡离井地走那么远。”语法:抛乡离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在外瓢泊。示例:无数群众抛乡离井奔向解放区 ...亲离众叛 qīn lí zhòng pàn
解释: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语法:亲离众叛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得人心。示例:亲离众叛,自取奔亡。明·陆贽《翰苑集》卷二十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
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出处: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语法: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示例:我们学习上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若即若离 ruò jí ruò lí
解释: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语法:若即若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示例: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鲁迅《彷徨 高老夫子》) ...若离若即 ruò lí ruò jí
解释: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语法:若离若即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三句不离本行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解释: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语法:三句不离本行作谓语、宾语,分句;指谈论职业内的事。示例:你们三句不离本行,教育,教育,把我门外汉冷落了。叶圣陶《倪焕之》第四章 ...生离死别 shēng lí sǐ bié
解释: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出处:《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语法:生离死别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示例: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生离死别的事。(闻一多《冬夜评论》) ...收离纠散 shōu lí jiū sàn
解释:收集离散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若绍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语法:收离纠散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