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
解释: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出处: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语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甘居中游的思想。示例:在些地方我不如人,但有些地方人不如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杨献珍《加强党性锻炼》)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解释: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语法: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害怕的样子。示例: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重足累息 chóng zú lèi xī
解释:同“重足屏气”。出处:《梁书·柳忱传》:“朝迁狂悖,为恶日滋,顷闻京师长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语法:重足累息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今命之刺访,将必开罗织之门,逞机阱之术,祸贻善类,使人人重足累息,何以为治。《明史·舒化传》 ...重足屏气 chóng zú bǐng qì
解释:谓畏惧之甚。出处:《宋书·柳元景传》:“师祖严暴无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语法:重足屏气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足屏气;杀生与夺,唯意所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捶胸跌足 chuí xiōng diē zú
解释: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语法:捶胸跌足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或痛愤时。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8卷:“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搓手顿足 cuō shǒu dùn zú
解释: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语法:搓手顿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焦急的样子。示例:辅成搓手顿足了半晌,没个理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 ...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解释: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语法:鼎足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示例: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鼎足而三 dǐng zú ér sān
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语法:鼎足而三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三分天下。示例:老头儿在席上,看着安老夫妻的这个佳儿,这双佳妇,鼎足而三,未免因羡生感,因感生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鼎足而立 dǐng zú ér lì
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语法:鼎足而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顿足捶胸 dùn zú chuí xiōng
解释: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出处: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语法:顿足捶胸作谓语、状语;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示例: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一颗麦粒也没剩,痛惜得呼天唤地、顿足捶胸地嚎起来。” ...方足圆颅 fāng zú yuán lú
解释: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出处:《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语法:方足圆颅作宾语、定语;指人类。 ...将奋足局 jiāng fèn zú jú
解释:比喻在大举动之前,总要先收敛出处:《古诗源·古谚古语》 ...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解释:酒喝个足;饭吃个饱。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语法:酒足饭饱嗜酒、好色、贪财、逞气;这四种坏品质和恶习最容易致祸害人;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一般作谓语、定语。。示例: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酒足饭饱之后,饭馆掌柜的给他们端上茶来,哈吐谢退了,他说要回到住处,自己熬一锅地道的蒙古奶茶,喝它个痛快! ...九鼎不足为重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解释: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出处: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语法:九鼎不足为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撧耳顿足 juē ěr dùn zú
解释: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出处:宋·王铚《默记》上卷:“张立于屏风后见之,撧耳顿足。”语法:撧耳顿足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困境。 ...科头赤足 kē tóu chì zú
解释: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出处: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语法:科头赤足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摩顶至足 mó dǐng zhì zú
解释:犹摩顶放踵。出处:南朝·梁·吴均《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语法:摩顶至足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不辞劳苦。示例:《旧唐书·薛登传》:“上启陈诗,唯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 ...泥足巨人 ní zú jù rén
解释: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出处:郭沫若《忆秦娥·歌剧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语法:泥足巨人作宾语、定语;指笨大东西。 ...蹑足附耳 niè zú fù ěr
解释: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出处:《史记 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蹑手蹑足 niè shǒu niè zú
解释:见“蹑手蹑脚”。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足的在外间收拾那粉盒妆盝,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倒弄得内外静悄悄的。”语法:蹑手蹑足作谓语、状语;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示例:为着我到她家去替她看小孩,她走了,和猫一样蹑手蹑足的下楼去了。萧红《桥·烦扰的一日》 ...蓬头跣足 péng tóu xiǎn zú
解释: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头跣足,随伴送饭。”语法:蓬头跣足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外表。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只见黎民百姓,蓬头跣足,露体赤身,满面流血,身带重伤,口中叫喊快走。” ...品头论足 pǐn tóu lùn zú
解释:见“品头题足”。出处: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语法:品头论足作谓语、宾语;指乱发议论。示例:我们都应当投身到四化建设中大干一场,不应当站在一边品头论足,徘徊观望。 ...评头论足 píng tóu lùn zú
解释: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出处: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态度,评头品足。”语法:评头论足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你应该多干点实事,不要总评头论足。 ...齐足并驱 qí zú bìng qū
解释: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语法:齐足并驱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翘足而待 qiáo zú ér dài
解释: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语法:翘足而待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很快就能实现。示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后汉书 陈球传》) ...亲如手足 qīn rú shǒu zú
解释: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出处: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语法:亲如手足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将来言听计从,亲如手足。” ...人给家足 rén jǐ jiā zú
解释: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语法:人给家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rì jì bù zú,suì jì yǒu yú
解释: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出处:《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语法:日计不足,岁计有余作宾语、分句;指平日积累。 ...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解释: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语法:三足鼎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示例: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三足鼎立。 ...束手束足 shù shǒu shù zú
解释:见“束手束脚”。出处: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语法:束手束足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过分小心,不敢放手。 ...双足重茧 shuāng zú chóng jiǎn
解释:形容奔走劳苦。出处:《淮南子 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语法:双足重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贪心不足 tān xīn bù zú
解释: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语法:贪心不足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需求。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三章:“绝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tóu tòng zhì tóu,zú tòng zhì zú
解释: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出处: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语法: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折足覆餗 zhé zú fù sù
解释:《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语法:折足覆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杨慎《审己》:“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餗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濯足沧浪 zhuó zú cāng làng
解释: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足不出门 zú bù chū mén
解释:同“足不出户”。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语法:足不出门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足不履影 zú bù lǚ yǐng
解释:比喻循规蹈矩。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语法:足不履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足茧手胝 zú jiǎn shǒu zhī
解释:谓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出处:明·王志坚《表异录·言动》:“行役之劳曰足茧手胝。”语法:足茧手胝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足食丰衣 zú shí fēng yī
解释: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出处: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纬》:“劝夫人省可闲愁绪,足食丰衣无所虑,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语法:足食丰衣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富足。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14回:“遇了供养之运,足食丰衣;受了安镇之名,人兴地旺。” ...足踏实地 zú tà shí dì
解释:犹言脚踏实地。出处:徐铸成《报海旧闻》五一:“所有有灵魂的人,都应足踏实地,奋发自雄。”语法:足踏实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