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
解释: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语法:半路出家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示例: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公今度《长短录》) ...半路修行 bàn lù xiū xíng
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出处:参见“半路出家”。语法:半路修行作宾语、定语;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示例: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明·朱国祯《晚幢小品·俚诗有本》 ...避让贤路 bì ràng xián lù
解释: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语法:避让贤路作谓语;指人让贤。反义词:尸位素餐 ...别无出路 bié wú chū lù
解释: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没有其他办法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王秃子觉得别无出路,这样又能赚钱,就一口答应下来。”语法:别无出路作谓语、宾语;指唯一方法。示例:现在是别无出路,只好如此 ...广开言路 guǎng kāi yán lù
解释: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语法:广开言路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从穆宗崩逝,两宫太后再度垂帘,广开言路,谏劝的奏折,很少留中。(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进退无路 jìn tuì wú lù
解释: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出处:《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语法:进退无路作谓语、定语;指陷于窘困境地。示例:小生囊箧罄然,家园迢递,进退无路,特问公公指引,再去寻他。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 ...来路不明 lái lù bù míng
解释:来历未验明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没了,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语法:来路不明作谓语、定语;指不明的出处。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看哪家吃进了来路不明的黑货?” ...拦路虎 lán lù hǔ
解释:◎ 拦路虎lánlùhǔ[obstacle;lion in the path;stumbling block] 常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特指学文化时遇到的难认字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
解释: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出处: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语法: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示例: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 ...路人皆知 lù rén jiē zhī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语法:路人皆知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示例:季羡林《悼念邓广铭先生》:“也能知道蒋介石之心是路人皆知。”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
解释: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出处: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语法:路见不平,拔剑相助作主语、谓语、分句;指见义勇为。示例: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这是很正常的事 ...路逢窄道 lù féng zhǎi dào
解释: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出处:汉·乐府诗《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桥归桥,路归路 qiáo guī qiáo,lù guī lù
解释: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借款是另外一回事,通裕垫米又是一回事,桥归桥,路归路。”语法:桥归桥,路归路作宾语、状语;指互不相干。示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俗话讲:桥归桥,路归路,我要跟这些赤脚大仙在石湖待下去。” ...熟路轻车 shú lù qīng chē
解释:见“熟路轻辙”。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一任恁地网天罗,怎禁俺熟路轻车。”语法:熟路轻车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办事轻而易举。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宾语、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退让贤路 tuì ràng xián lù
解释: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出处:《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向上一路 xiàng shàng yī lù
解释: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出处:《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语法:向上一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要之,更有向上一路在。” ...行者让路 xíng zhě ràng lù
解释: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出处:《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语法:行者让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你是兄,我是弟,可不道行者让路,哥哥先行。” ...修桥补路 xiū qiáo bǔ lù
解释: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语法:修桥补路作谓语、宾语;指热心公益事业。示例: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李永和率领一批后生子,在塅里修桥补路,把洼地填平。” ...冤家路狭 yuān jia lù xiá
解释:见“冤家路窄”。出处:《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语法:冤家路狭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仇人相见。 ...走投没路 zǒu tóu méi lù
解释:没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没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讨口饭儿吃咱。”语法:走投没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遇到绝境。示例:话说当时石秀和卢俊义两个,在城内走投没路,四下里人马合来,众做公的把挠钩搭住,套索绊翻,可怜悍勇英雄,方信寡不敌众。《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走身无路 zǒu shēn wú lù
解释: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语法:走身无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走上坡路 zǒu shàng pō lù
解释:由低处通向高处的道路 ...走回头路 zǒu huí tóu lù
解释: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出处: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语法:走回头路作谓语、宾语;指墨守成规。示例:郁达夫《感伤的行旅》:“大丈夫是不走回头路的。” ...走投无路
解释: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语法:走投无路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 祝福》) ...走头没路
解释: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火器一齐发作,杀得他走头没路,大败亏输。”语法:走头没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遇到绝境。 ...走头无路
解释:绝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出处:《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宁妻子并两个娅嬛,如热鏊子上蚂蚁,走头无路。不茶不饭,慌做一团。”语法:走头无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遇到绝境。示例: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叩阍无路 kòu hūn wú lù
解释:叩:敲。阍:宫门。无法敲到宫廷的门。形容百姓无处伸冤。亦作“叩阍无计”、“叩天无路”。出处:《明史·翟凤翀传》:“大臣造膝无从,小臣叩阍无路。”语法:叩阍无路作谓语;用于有冤无处诉。近义词:叩阍无计...半半路路 bàn bàn lù lù
解释: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语法: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不要~的。示例: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不要半半路路的。...熟路轻辙 shú lù qīng zhé
解释:驾轻快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出处:宋·张榘《摸鱼儿·为赵懒窝寿》词:“君看取,世道羊肠曲折,依然熟路轻辙。”语法:熟路轻辙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办事轻而易举。英语:be in one's element近义词:熟路轻车、轻车熟路...哀鸿满路 āi hóng mǎn lù
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灾民。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出处:清 洪昇《长生殿 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语法:哀鸿满路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无家可归景象。示例:一旦爆发战争就会出现哀鸿满路的局面英语:a place swarming with famished refugees近义词:哀鸿遍野反义词:国泰民安...山不转路转 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
解释: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出处: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语法:山不转路转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世界渺小。示例:山不转路转,没想到他们冤家路窄狭路相逢了英语:the world is very small近义词:山不转水转...戳无路儿 chuō wú lù ér
解释: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路转峰回 lù zhuǎn fēng huí
解释:山路蜿蜒曲折,峰峦重叠环绕。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峰回路转 fēng huí lù zhuǎn
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出处: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语法:峰回路转作谓语、定语;指转折点。示例: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英语:(of mountain path)serpentine近义词:柳暗花明反义词:山穷水尽...晚节末路 wǎn jié mò lù
解释: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出处: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语法:晚节末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陈亮《祭彭子复父文》:“死生祸福,相去有差。晚节末路,共此叹嗟。”英语:in one's later life...熟门熟路 shú mén shú lù
解释: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语法:熟门熟路作宾语、定语;指现成的门路。示例: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鲁迅《彷徨 祝福》英语:a familiar road and a familiar door近义词:轻车熟路反义词:人地两生...赭衣塞路 zhě yī sè lù
解释: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出处:《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语法:赭衣塞路作宾语、定语;指社会不稳。示例:昔商俗未移,民散久矣,婴网陷辟,日夜相寻,若悉加正法,则赭衣塞路。(《梁书 武帝纪中》)近义词:赭衣满道...留后路 liú hòu lù
解释:比喻办事时为防失败而预留退路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要给自己留后路呀!”语法:留后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莫应丰《将军吟》第32章:“是为自己留后路吧?希望彭其卷土重来吧?”英语:keep a way open for retreat日语:ひっこみの余地(よち)を残しておく,逃げ道を残しておく其他:<德>sich eine Hintertür offenlassen近义词:留有余地...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
解释: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语法: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人们夸他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能包容别人的缺点近义词: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