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里夺尊 áo lǐ duó zūn
解释:犹言出类拔萃。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语法:鳌里夺尊作谓语、定语;指出类拔萃。示例:我们希望你能鳌里夺尊 ...鞭辟入里 biān pì rù lǐ
解释: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出处: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语法:鞭辟入里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示例: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进行了气魄雄伟、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鞭辟近里 biān pì jìn lǐ
解释: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出处:宋 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语法:鞭辟近里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示例:鞭辟近里一言,实吾人顶门针、对症药。(清 李颙《答顾宁人书》) ...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解释:表面和内在不一样。出处:《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语法:表里不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我们不能做表里不一的人。 ...表里受敌 biǎo lǐ shòu dí
解释: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语法:表里受敌作定语、补语;指陷入困境。 ...表里为奸 biǎo lǐ wéi jiān
解释: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语法:表里为奸作谓语、定语;指互相勾结。示例:张平《抉择》:“若有瞒心昧己、看风使舵,甚至徇私枉法、表里为奸的行为,一旦发现,从重处理,决不留情……” ...表里相符 biǎo lǐ xiāng fú
解释:表里:指内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出处: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语法:表里相符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内外一致。 ...表里山河 biǎo lǐ shān hé
解释: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语法:表里山河偏正式;作定语;形容山势陡峭。示例:太平天国·刘盛培《建天京于金陵论》:“奠安宇宙,爱资天京之雄;表里山河,永系苞桑之固。” ...表里相应 biǎo lǐ xiāng yìng
解释:内外互相应合。出处:《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语法:表里相应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内外配合。示例:宋·文天祥《西涧书院释菜讲义》:“然则元城造成一个言行一致,表里相应,盖自五年从游之久。” ...表里相依 biǎo lǐ xiāng yī
解释: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出处:《资治通鉴 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语法:表里相依作谓语、宾语;指关系密切。 ...表里一致 biǎo lǐ yī zhì
解释: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出处: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语法:表里一致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言行。示例:现在我们要想的对、说的对、写的对,这才是表里一致革命的诗。续范亭《论诗》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解释: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语法:表里如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示例: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跛鳖千里 bǒ biē qiān lǐ
解释: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语法:跛鳖千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示例:唐·刘禹锡《何卜赋》:“络首縻足兮,骥不能逾跬;前无所阻兮,跛鳖千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chà zhī háo máo , shī zhī qiān lǐ
解释: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氂,亦作“ 釐 ”。《魏书·乐志》:“但氣有盈虚,黍有巨細,差之毫氂,失之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俺父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裏,簽了大腿。”《玉娇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滿盤從起。”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语法: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示例:清·曾国藩《致刘孟容书》:“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属文者一不慎,则规模立变。”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解释: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语法: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示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造因不良,恶果是生。《辛亥革命》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语法:差以毫厘,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示例:测绘工作常是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语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示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满盘从起。《玉娇梨》第十二回 ...彻里彻外 chè lǐ chè wài
解释: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0回:“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语法:彻里彻外作状语;指完完全全。示例: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彻里至外 chè lǐ zhì wài
解释:见“彻里彻外”。出处:《水浒传》第十一回:“[柴进]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语法:彻里至外作状语;指完完全全。 ...吃里爬外 chī lǐ pá wài
解释: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枪口向内的狼鼠之辈,读此亦当憬然而悟矣。”语法:吃里爬外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背叛自己集体为别人办事。示例:这种吃里爬外的事,我劝你不要做。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chī zhe wǎn lǐ qiáo zhe guō lǐ
解释:比喻贪心不足。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十六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村哥里妇 cūn gē lǐ fù
解释:谓平民百姓。里,里巷。出处:明·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语法:村哥里妇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平民百姓。 ...寸步千里 cùn bù qiān lǐ
解释: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出处: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语法:寸步千里作宾语、定语;比喻相见非常困难。示例:宋·苏轼《与朱康叔》:“子由尚未到真,寸步千里也。”反义词:天涯若比邻 ...惮赫千里 dàn hè qiān lǐ
解释:惮赫:威震。威震千里。形容声威极盛。出处:《庄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语法:惮赫千里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声威。 ...滴里嘟噜 dī li dū lū
解释:形容大大小小的一串东西高低不齐地挂在一起,显得很累赘,不利落语法:滴里嘟噜作状语;用于口语。示例:他腰带上滴里嘟噜地挂着很多钥匙 ...底里深情 dǐ lǐ shēn qíng
解释:事情的真实情况与缘由。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
解释: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十五章:“还有些话,牵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说也罢。”语法:狗口里生不出象牙作宾语、分句;用于讥讽与开玩笑。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解释: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出处:《元曲选 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语法:狗口里吐不出象牙作宾语、分句;用于讥讽与开玩笑。 ...毫厘千里 háo lí qiān lǐ
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语法:毫厘千里兼语式;作宾语、定语;。示例:若认此法便可超凡入圣,岂非毫厘千里之谬!(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 ...话里藏阄 huà lǐ cáng jiū
解释:话里藏着哑谜儿。出处:《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不晓得梢公话里藏阄,在船舱里悄悄的和两个公人说:‘也难得这个梢公救了我们三个性命。’”语法:话里藏阄作宾语;同“话中有话”。 ...家长里短 jiā cháng lǐ duǎn
解释: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语法:家长里短联合式;作宾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示例: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拒人于千里之外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解释: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语法:拒人于千里之外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对人态度傲慢。示例:张天翼《速写三篇·“新生”》:“街上的店家早已把排门关得紧紧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决胜于千里之外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解释: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出处:《史记 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语法:决胜于千里之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不如居中以运天下,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跬步千里 kuǐ bù qiān lǐ
解释: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法:跬步千里作宾语、定语;指积少成多。 ...冷锅里爆豆 lěng guō lǐ bào dòu
解释: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出处:林斤澜《满城飞花》:“沉默了仿佛一个黑夜,冷锅里爆豆般说道:‘我不上学了。’”语法:冷锅里爆豆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俗话说:冷锅里爆豆,有时还真让你吓一跳 ...懵里懵懂 měng lǐ měng dǒng
解释:指人糊里糊涂,神志模糊不清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人瑞惊觉,懵里懵懂的,睁开眼说道:‘呵,呵,信写好了吗?’”语法:懵里懵懂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口语。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八回:“趁李铁嘴被搞得懵里懵懂,不知所措时,邵大侠早已闪身出门,扬长而去了。” ...蒙在鼓里 méng zài gǔ lǐ
解释: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语法:蒙在鼓里作谓语;指受人蒙蔽。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9章:“而所有这些郝红梅当时还蒙在鼓里,她仍然沉浸在她的幸福之中。” ...蜜里藏刀 mì lǐ cáng dāo
解释: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语法:蜜里藏刀作谓语、定语;指人很阴险。 ...鹏程万里 péng chéng wàn l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