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毁骨立 āi huǐ gǔ lì
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语法:哀毁骨立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示例: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傲骨嶙嶙 ào gǔ lín lín
解释: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语法:傲骨嶙嶙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抽筋拔骨 chōu jīn bá gǔ
解释:比喻非常勉强。 ...抽胎换骨 chōu tāi huàn gǔ
解释:见“脱胎换骨”。出处: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语法:抽胎换骨作谓语、状语;指彻底改变。示例:老先儿,你也尝尝,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换骨,眼见稀奇物,胜活十年人。《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 ...刺心切骨 cì xīn qiè gǔ
解释:见“刺心刻骨”。出处:明·于晃《乞恩疏》:“古今人臣于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语法:刺心切骨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内心。示例:冰心《寄小读者》:“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切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 ...挫骨扬灰 cuò gǔ yáng huī
解释: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语法:挫骨扬灰作谓语、定语;指人罪孽深重。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3回:“或真应了你的誓言,非挫骨扬灰不能救母,那么你救出来令堂之后,又有何人代你奉养呢?” ...焚骨扬灰 fén gǔ yáng huī
解释: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出处:《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语法:焚骨扬灰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仇视。示例:明·李东阳《腹中剑》:“肃宗克长安日,欲敕诸将发林甫冢,焚骨扬灰。” ...割骨疗亲 gē gǔ liáo qīn
解释: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骨肉团圆 gǔ ròu tuán yuán
解释: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成人后,须教骨肉再团圆。”语法:骨肉团圆作谓语、宾语;指亲人离而复聚。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哥哥嫂嫂此番幸遇唐伯伯,我们方能骨肉团圆。” ...含着骨头露着肉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解释: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语法:含着骨头露着肉作定语、宾语;用于说话等。示例: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鹤骨霜髯 hè gǔ shuāng rán
解释:瘦骨白须。形容年老。出处:宋·苏轼《赠岭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语法:鹤骨霜髯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鹤骨松姿 hè gǔ sōng zī
解释:清奇不凡的气质。多指修道者的形貌。出处:金·元好问《普照范炼师写真》诗之三:“鹤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亿更无疑。”语法:鹤骨松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操请人。见其人鹤骨松姿,形貌苍古。问之,乃京兆人也,隐居终南山。《三国演义》第五九回 ...鸡骨支床 jī gǔ zhī chuáng
解释: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语法:鸡骨支床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十分消瘦。示例:积数日,鸡骨支床,较前尤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寄生》) ...镌心铭骨 juān xīn míng gǔ
解释:镌:雕刻。意同“刻骨铭心”。形容永记不忘。出处:明·陆采《明珠记·获荫》:“漂泊留潭府,荷深思解衣推食,自知惭负;又荷吹嘘登云路,娇女肯教同赴,这厚德镌心铭骨。”语法:镌心铭骨作谓语、定语;形容印象深刻。 ...镌骨铭心 juān gǔ míng xīn
解释:镌:雕刻;铭:刻写。指牢牢记在心上出处: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语法:镌骨铭心作谓语、定语;形容印象深刻。 ...骏骨牵盐 jùn gǔ qiān yán
解释:指才华遭到抑制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语法:骏骨牵盐作谓语、定语;指才华遭到抑制。示例:悠悠人世,本少知音,骏骨牵盐,玄文覆酱。清·袁枚《与汪可舟书》 ...刊心刻骨 kān xīn kè gǔ
解释:指印象深刻,令人难忘出处:闻一多《邓以蛰题记》:“也没有一篇不刊心刻骨,博大精深。只要你肯埋着头,咬着牙,在岩石里边寻求金子。”语法:刊心刻骨作谓语、定语;指印象很深。 ...刻骨镂心 kè gǔ lòu xīn
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出处:孙犁《秀露集 戏的梦》:“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语法:刻骨镂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虽刻骨镂心,难报万一。(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解释: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出处: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语法:刻骨铭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 ...枯骨生肉 kū gǔ shēng ròu
解释:犹言起死回生。出处:《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语法:枯骨生肉作宾语、定语;用于挽救危局。 ...癞骨顽皮 lài gǔ wán pí
解释:身患顽癣,皮骨丧失知觉。比喻顽劣之徒。 ...劳筋苦骨 láo jīn kǔ gǔ
解释: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语法:劳筋苦骨作谓语、宾语;用于体力劳动。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早晨要打柴,日里要挑水,晚要舂谷簸米,劳筋苦骨,没一刻得安闲。” ...镂骨铭肌 lòu gǔ míng jī
解释: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出处:唐·元稹《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空怀感涕之心,未获杀身之所,无任感恩思报,镂骨铭肌之至。”语法:镂骨铭肌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自顶至踵,横嘉惠于不訾;镂骨铭肌,怅余年之无几。” ...沦肌浃骨 lún jī jiā gǔ
解释:比喻感受深刻。出处:《淮南子·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毛骨竦然 máo gǔ sǒng rán
解释: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出处:清 李渔《比目鱼 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赫得毛骨竦然。”语法:毛骨竦然作定语、状语;指十分恐惧。示例:淑英看得毛骨竦然,淑华看得怒气冲天。巴金《春》 ...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解释: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语法:毛骨悚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恐惧。示例:黑夜一个人走在荒凉的原野上,忽而传来什么动物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迷恋骸骨 mí liàn hái gǔ
解释:迷恋: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骸骨:尸骨。迷恋着尸骨。比喻舍不得丢弃陈旧腐朽的事物。出处:梁实秋《旧》:“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骛,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就是新旧之间两具失之了。”语法:迷恋骸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老夫子才喜欢迷恋骸骨 ...黏皮带骨 nián pí dài gǔ
解释:比喻拖沓,不洒脱。出处:宋·黄庭坚《钟离跋尾》:“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黏皮带骨语。”语法:黏皮带骨作宾语、定语;指人办事刻板。示例: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 ...奴颜媚骨 nú yán mèi gǔ
解释: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出处: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语法:奴颜媚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呕心镂骨 ǒu xīn lòu gǔ
解释:呕:吐。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李义山《咏柳》云‘堤远意相随’之句,皆是呕心镂骨而成。”语法:呕心镂骨作谓语、定语;指尽力。 ...平地起骨堆 píng dì qǐ gǔ duī
解释:比喻平空发生意外事故或祸端。出处:《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慈照聪禅师》:“太守以私意笞辱之。既归,众僧迎于道左。首座趋向前问讯,曰:‘太守无辜屈辱和尚如此?’慈照以手指地云:‘平地起骨堆。’” ...曝骨履肠 pù gǔ lǚ cháng
解释: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出处:《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语法:曝骨履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敲骨榨髓 qiāo gǔ zhà suǐ
解释:犹敲骨吸髓。出处: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语法:敲骨榨髓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残酷剥削。示例:柯岗《逐鹿中原》第二章:“彭家是怎样仗着国民党、白匪军的威势,对他们敲骨榨髓地剥削和抢劫。” ...敲骨沥髓 qiāo gǔ qǔ suǐ
解释:取出骨髓。 ...情深骨肉 qíng shēn gǔ ròu
解释: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出处:《周书·于谨传》:“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语法:情深骨肉作谓语、定语;用于朋友或同事间等。 ...情逾骨肉 qíng yú gǔ ròu
解释: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出处:明 汤显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虽道义,情逾骨肉、废弃十余年,始得一通问,可谓有人心乎?”语法:情逾骨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这是“情逾骨肉”的,在当年国民党反动派要将我们斩尽杀绝的险境中的最真挚而伟大的“天下父母心”啊! ...染神刻骨 rǎn shén kè gǔ
解释:犹铭心刻骨。谓感受深切。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苏黄字迹,亦所矜赏,谓‘二公翰墨,片言只字,皆未名之宝,百不为多,一不为少。’是遗山之于苏黄,可谓染神刻骨矣。”语法:染神刻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柔筋脆骨 róu jīn cuì gǔ
解释: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出处: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士之有志于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组织文绣,柔筋脆骨,点缀形似,徒夸艳乎。”语法:柔筋脆骨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文章等。 ...柔情侠骨 róu qíng xiá gǔ
解释: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只有秋痕韵致天然,虽肌理莹洁,不及我那红卿,而一种柔情侠骨真与红卿一模一样。”语法:柔情侠骨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格。 ...肉薄骨并 ròu bó gǔ bìng
解释: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出处:《元史 郝经传》:“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语法:肉薄骨并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战斗的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