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不疼不痒 bù téng bù yǎng
解释: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3回:“你们这班狗头!打得太岁爷不疼不痒,好不耐烦!”语法:不疼不痒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解决实际问题。示例:邓小平《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搞得不疼不痒,不得人心。”英语:superficial近义词:不痛不痒反义词:击中要害不知恬耻 bù zhī tián chǐ
解释: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不腆之仪 bù tiǎn zhī yí
解释: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语法:不腆之仪作宾语;送礼的谦辞。示例:不腆之仪,预以犒从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英语:my unworthy present近义词:千里鹅毛不腆之酒 bù tiǎn zhī jiǔ
解释:不腆:不丰厚。自谦之词,意思是不丰盛的酒席。出处:《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不挑之祖 bù tiāo zhī zǔ
解释: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出处:清 宋育人《三堂诗品》:“高适达夫七古,与岑一骨,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挑之祖。”不祧之祖 bù tiāo zhī zǔ
解释: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出处:清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而不知全无自己,以病为药也。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语法:不祧之祖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创业之祖。示例:清 宋育人《三堂诗品》:“高适达夫七古,与岑一骨,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英语:revered earliest ancestor近义词:不祧之宗不同流俗 bù tóng liú sú
解释: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出处:《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语法:不同流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示例: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不约而同 bù yuē ér tóng
解释: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语法:不约而同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示例:中军元帅栾书,不约而同,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英语:do the same thing without previous arrangement日语:(行動や意見が)期(き)せずして一致(いっち)する俄语:как по уговóру其他:<法>faire la même chose sans se donner le mot,sans s'être concerté近义词: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口同声、不约而合、异途同归、异曲同工、不期而同、不期而遇反义词: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不知痛痒 bù zhī tòng yǎng
解释: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语法:不知痛痒作谓语、定语;指人麻木。示例:钱钟书《围城》:“因为这事要亲人干,旁人不知痛痒,下手太重,变成把棒打了。”近义词:不知疼痒、麻木不仁不关痛痒 bù guān tòng yǎng
解释:不关:不相干。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语法:不关痛痒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关心与己无关的事。示例: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见李妈走了,也都悄悄的自寻方便去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英语:do not care a bit日语:何(なん)でもない,どうということはない俄语:не иметь никакого отношения近义词:了不相涉、漠不关心反义词:息息相关、唇齿相依不法之徒 bù fǎ zhī tú
解释: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语法:不法之徒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罪犯。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各种后门洞开,许多环节上都有不法之徒大发横财。”英语:unprincipled fellow日语:不法(ふほう)のやから其他:<法>personne qui ne respecte aucune loi近义词:亡命之徒、不逞之徒、不轨之徒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语法:不逞之徒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捣乱的人。示例: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英语:the unruly其他:<法>hors-la-loi近义词:不法之徒不成三瓦 bù chéng sān wǎ
解释:比喻不能要求齐全。出处:《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布被瓦器 bù bèi wǎ qì
解释: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良传》:“(王良)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语法:布被瓦器联合式;作宾语;指生活俭朴。示例:晋·袁宏《后汉记·光武帝纪六》:“上幸其府,见秉布被瓦器,食则鱼餐,叹曰:‘虽楚之二龚不能过也。’”近义词:粗衣淡食、粗茶淡饭反义词:锦衣玉食布袜青鞋 bù wà qīng xié
解释:见“青鞋布袜”。不得违误 bù dé wéi wù
解释: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示例:军情紧急,现派你们出发侦察,三小时后必须回来,不得违误。不问不闻 bù wèn bù wén
解释: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语法:不问不闻作谓语、定语;指态度冷淡。示例: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英语:be indifferent近义词: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反义词:满腔热忱、不耻下问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语法:不耻下问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示例: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英语:stoop to ask questions from common people日语:下問(かもん)を耻(は)じない,自分より下の人に教えを請うのを耻(はじ)としない俄语:не стыдиться спрáшивать у других其他:<法>condescendre à,ne pas avoir honte de,ne pas rougir de consulter un inférieur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虚怀若谷、移樽就教、有问必答、不愧下学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自高自大、师心自用、自以为是、神气活现不瘟不火 bù wēn bù huǒ
解释: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语法:不瘟不火作谓语、定语;指态度一般。示例:这部不瘟不火的戏剧让人提不起兴趣英语:mild and mode- rate近义词:不冷不热不务正业 bù wù zhèng yè
解释: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语法:不务正业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游手好闲、贪图安逸的人。示例:在那时候他们是被骂为不务正业的青年,但没人知道当时的社会已无青年们可务的正业。(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英语:do not attend to one's proper business (duties)日语:正業(せいぎょう)につかない,まじめに勤(つと)めない俄语:бить баклуши<не занимáться чéстным трудóм>其他:<法>négliger,ne pas tenir compte de ses propres occupations近义词: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吊儿郎当反义词:埋头苦干、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