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
解释: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语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英语:be proud,instead of ashamed近义词:不以为耻不亦乐乎 bù yì lè hū
解释: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法:不亦乐乎偏正式;作补语;形容动作、状态到了极端地步。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郭沫若《屈原》第五幕)英语:What a joy!日语:ひどい,さんざんだ俄语:дохнуть нéкогда其他:<法>être on ne peut plus<être tout content,n'est-ce pas>近义词:不可开交、淋漓尽致不亦说乎 bù yì yuè hū
解释:不是很愉悦吗?不可思议 bù kě sī yì
解释: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出处:《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语法:不可思议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或物。示例: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议。(郭沫若《少年时代 黑猫》)英语:difficult to understand日语:不思議(ふしぎ)だ,想像(そうぞう)できない俄语:невобразимый其他:<德>undenkbar<法>inimaginable近义词:不可捉摸、神乎其神、玄而又玄、不堪设想、咄咄怪事反义词:一目了然、洞若观火、通俗易懂、可想而知、情有可原不夷不惠 bù yí bù huì
解释: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出处:汉 扬雄《法言 渊蹇》:“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欤?’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语法:不夷不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中庸温和。示例:晋·皇甫谧《高士传·李宏》:“乡人共送之,元无心就行,因共酣饮月馀不去。刺史使人谕之,仲元遂游奔不之官。惟扬雄重之曰:不夷不惠。”英语:take a middle-of-the-road attitude近义词:中庸之道不易之论 bù yì zhī lùn
解释:易:变更。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然佞臣不可执笔,则是不易之论。”语法:不易之论偏正式;作宾语;用于指论点或意见正确。示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确是不易之论。英语:perfectly sound proposition近义词:不刊之论、不易之典、天经地义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不无裨益 bù wú bì yì
解释:不是没有好处;多少有些好处示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不容置疑 bù róng zhì yí
解释: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出处: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语法:不容置疑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真实正确可信。示例:报告的内容与群众反映的情况一致,不容置疑。英语:be beyond question俄语:не подлежáть сомнéнию其他:<法>indubitable近义词:千真万确、无可置疑反义词:荒诞不经、无稽之谈不翼而飞 bù yì ér fēi
解释: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出处: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语法:不翼而飞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东西不见了或消息传得快。示例: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便不翼而飞了。(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英语:spread fast; vanish all of a sudden日语:物(もの)がいつのまにかなくなることのたとえ俄语:как в вóду кáнуть其他:<拉>virum volitare per ora<德>abhanden kommen<法>s'envoler,voler sans ailes近义词:不胫而走、不知去向反义词:原封不动、失而复得、合浦珠还不因人热 bù yīn rén rè
解释: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出处:汉 刘珍《东观汉记 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语法:不因人热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人独立,不依靠别人。示例:皆能独来独往,不因人热。(清 谭嗣同《论艺》)英语:not to depend on the remaining heat left over by others who have finished cooking近义词:自力更生反义词:攀龙附凤不稂不莠 bù láng bù yǒu
解释: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出处:《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语法:不稂不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没有发展前途。示例: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英语: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l近义词:不郎不秀不由自主 bù yóu zì zhǔ
解释: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语法:不由自主兼语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示例: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英语:unable to control oneself俄语:помимо своéй вóли其他:<法>ne pouvoir s'empêcher de近义词:身不由己、鬼使神差、情不自禁、阴错阳差反义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言而谕 bù yán ér yù
解释: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出处:宋 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语法:不言而谕作谓语、定语;指事理非常明显。示例:“不言而谕”与“不言而喻”意义相同英语:it goes without saying近义词:不言而喻不惮强御 bù dàn qiáng yù
解释:惮:畏惧;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出处:《梁书·孔体源传》:“当官理务,不惮强御,常以天下为己任,高祖浑委信之。”语法:不惮强御作谓语、定语;指人刚正。近义词:不避强御、不畏强御反义词:胆小怕事不畏强御 bù wèi qiáng yù
解释:畏:畏惧、惧怕;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语法:不畏强御作谓语、定语;指人刚正。示例:宋·苏轼《乞郡札子》:“宣帝初知盖宽饶忠直不畏强御。”俄语:не страшиться насилня近义词:不避强御、不惮强御不避强御 bù bì qiáng yù
解释:避:回避;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出处: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语法:不避强御作谓语、定语;指人刚正。近义词:不畏强御不可理喻 bù kě lǐ yù
解释: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出处: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语法:不可理喻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示例:他们简直不可理喻,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巴金《家》八)英语:won't listen to reason日语:道理(どうり)をもって悟(さと)らせることができない,道理を説(と)いても受(う)け付(つ)けない近义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顽固不化反义词:通情达理、入情入理、合情合理补天浴日 bǔ tiān yù rì
解释: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出处:《宋史 赵鼎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语法:补天浴日联合式;作定语;用于挽救危险的局面。示例:反听刘隗刁协之徒,窃弄威柄,将我补天浴日之功,弃而不录,思之不能无怨也。(明朱鼎《玉镜合记 新亭流涕》)英语:make brilliant contributions as Empress不药而愈 bù yào ér yù
解释:愈:病好了。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7回:“老伯不必多虑,世妹之病,大约可以不药而愈。”语法:不药而愈作谓语;指自愈。示例:刚才着了凉的不爽快,也就不药而愈了。叶圣陶《马铃瓜》英语:recover from illness without medical help近义词:不治自愈反义词:不可救药、回天乏术不虞之隙 bù yú zhī xì
解释:不虞:没有料到;隙:裂痕。指意外的误会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语法:不虞之隙作主语、宾语;用于友人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