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一鞭先着 yī biān xiān zhāo
一鞭先着解释: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一鞭一条痕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
一鞭一条痕解释: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一鞭一条痕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语法:一鞭一条痕作宾语、定语;比喻做事扎实。一鞭一条痕示例:吾兄这几句话,真是一鞭一条痕的几句好文章!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一鞭一条痕近义词: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解释: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语法: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作宾语、分句;比喻做事扎实。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近义词: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一时之标 yī shí zhī biāo
一时之标解释:标:出色。一个时期里最出众的人物一时之标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一时之标语法:一时之标作宾语;用于书面语。一时之标近义词:一时之冠一表非俗 yī biǎo fēi sú
一表非俗解释: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一表非俗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一表非俗语法:一表非俗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人很潇洒。一表非俗示例:李蒙见仲翔一表非俗;又且当朝宰相之侄,亲口嘱托,怎敢推委。(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一表非俗近义词:一表非凡一表非俗反义词:其貌不扬、獐头鼠目一世师表 yī shì shī biǎo
一世师表解释:足以供一代人效法一世师表出处:《永州倅厅拙堂民》一表人材 yī biǎo rén cái
一表人材解释:见“一表人物”。一表人材出处: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一表人材语法:一表人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一表人材示例:他生的一表人材,浓眉大眼,眉眼里甚至有些俊俏。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一表人材近义词:一表人物、一表人才一别如雨 yī bié rú yǔ
一别如雨解释:像雨落下以后不能再返回到云里一样。 形容离别以后再难相见。一别如雨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王粲《赠蔡子笃》: 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以冰致蝇 yǐ bīng zhì yíng
以冰致蝇解释: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以冰致蝇出处:《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以冰致蝇语法:以冰致蝇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情必难实现。以冰致蝇近义词:以狸致鼠、缘木求鱼一日并命 yī rì bìng mìng
一日并命解释:形容极受恩宠,一天之内并拜升迁之命。一日并命出处:《新唐书·赵宗儒传》:“时父骅迁秘书少监,德宗欲宠其门,使一日并命。”一浆十饼 yī jiāng shí bǐng
一浆十饼解释:一碗浆,十个饼。比喻小恩小惠。一浆十饼出处:《新唐书 藩镇传 李师道》:“公初不示诸将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去矣!”一浆十饼语法:一浆十饼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一浆十饼近义词:小恩小惠一秉至公 yī bǐng zhì gōng
一秉至公解释: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一秉至公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一秉至公语法:一秉至公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一秉至公近义词:一秉大公以博一粲 yǐ bó yī càn
以博一粲解释:以:用;博:赢得;粲: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设法赢得对方一笑。以博一粲出处:上月印《故事新编》一本,游戏之作居多,已托书店寄上一本,以博一粲耳。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衣不重帛 yī bù zhòng bó
衣不重帛解释:帛:布帛。不穿多层衣服。形容生活俭朴衣不重帛出处:《尹文子·大道》:“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衣不重帛语法:衣不重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衣不重帛示例:《晋书·刘超传》:“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衣不重帛近义词:衣不重采衣钵相传 yī bō xiāng chuán
衣钵相传解释: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衣钵相传出处:《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衣钵相传语法:衣钵相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衣钵相传示例: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其所以衣钵相传,为希学之正统者。”衣钵相传日语:いはつを次次(つぎつぎ)と伝える衣钵相传近义词:口传心授衣钵相传反义词:以讹传讹衣钵相承 yī bō xiāng chéng
衣钵相承解释: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衣钵相承出处: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衣钵相承语法:衣钵相承作谓语、定语;用于技术、学术等。衣钵相承近义词:衣钵相传衣钵之传 yī bō zhī chuán
衣钵之传解释:原指佛教徒师父把袈裟和食钵传授给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学问、技能的传授和继承。衣钵之传出处:宋·朱熹《答郑仲礼》:“彼中朋友今有几人其趣向成就果能不失前人衣钵之传否?”衣不布体 yī bù bù tǐ
衣不布体解释:布:展开。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衣不布体出处: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衣不布体,食无充肠,幼学三年不蒙师训。”衣不布体语法:衣不布体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贫困。衣不布体俄语:нагой衣不布体近义词:衣不蔽体、衣不盖体、衣不遮体以五十步笑百步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以五十步笑百步解释: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五十步笑百步语法:以五十步笑百步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以五十步笑百步示例:老舍《四世同堂》:“他和瑞丰原来差不多,他看不起瑞丰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以五十步笑百步近义词:五十步笑百步以功补过 yǐ gōng bǔ guò
以功补过解释:用功劳来弥补过错。以功补过出处:《云笈七签》卷九十三:“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以功补过语法:以功补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以功补过示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以功补过近义词:将功补过、以功覆过、将功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