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一言订交 yī yán dìng jiāo
一言订交解释:交:结交。一句话就确定了两人友好交往。形容双方意气相投,一见如故一言订交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想到天缘凑巧,倒在此地相会,又得彼此情同针芥,一言订交,真是难得的一桩奇遇。”一言订交语法:一言订交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一言订交近义词:一言定交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一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一言九鼎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一言九鼎语法:一言九鼎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一言九鼎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一言九鼎英语:solemn promise一言九鼎近义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言出如山一言九鼎反义词:人微言轻一语九鼎 yī yǔ jiǔ dǐng
一语九鼎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一语九鼎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以义断恩 yǐ yì duàn ēn
以义断恩解释: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以义断恩出处:《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以义断恩语法:以义断恩作谓语、定语;指不殉私情。以义断恩近义词:以义割恩义断恩绝 yì duàn ēn jué
义断恩绝解释: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义断恩绝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义断恩绝语法:义断恩绝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义断恩绝示例:此刻又被景翼那厮卖出来,已是义断恩绝的了,还有甚么守节的道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义断恩绝近义词:恩断义绝一分为二 yī fēn wéi èr
一分为二解释: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一分为二出处: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一分为二语法:一分为二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客观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1章:“在孙玉厚的主持下,这个多年的大家庭就一分为二了。”一分为二英语:A whole divides into two一分为二日语:ーつが二つに分裂(ぶんれつ)する一分为二俄语:раздвоение единого<видеть две стороны>一分为二近义词:不偏不倚一分为二反义词:合二为一一狠二狠 yī hěn èr hěn
一狠二狠解释: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一狠二狠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一狠二狠语法:不给丈夫置个妾,觉得在人面上挂不住,没奈何,~,给他作成了,却是三面说不到家,一生不得合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一狠二狠示例:不给丈夫置个妾,觉得在人面上挂不住,没奈何,一狠二狠,给他作成了,却是三面说不到家,一生不得合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一家无二 yī jiā wú èr
一家无二解释:谓一家之人没有两样。一家无二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一家无二语法:一家无二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一家无二近义词:亲密无间一言不发 yī yán bù fā
一言不发解释:一句话也不说。一言不发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一言不发语法:一言不发作谓语、状语;指默不做声。一言不发示例:只见她一言不发,回手拔出那把刀来。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一言不发英语:not say a word一言不发日语:沈默(ちんもく)を守った一言不发俄语:хранить полное молчание<не проронить ни слова>一言不发其他:<德>kein Wort sagen<法>ne pas souffler mot一言不发近义词:一声不响、三言两语、一言半语、不言不语一言不发反义词:侃侃而谈、絮絮叨叨、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千言万语、高谈阔论、口口声声、舌敝唇焦、脱口而出、说长道短义不反顾 yì bù fǎn gù
义不反顾解释:反顾:回头看。①义:通“议”,考虑,打主意,选择。决策时连回头看的功夫都没有。形容毫不犹豫,极为迅速地作出某项决定。亦作“计不反顾”。②为了正义只能奋勇向前,不犹豫回顾。亦作“义无反顾”。义不反顾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讎。”义不反顾语法:义不反顾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义不反顾近义词:义无反顾、议不反顾一干人犯 yī gān rén fàn
一干人犯解释:指罪犯和有关的人。一干人犯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一干人犯语法:一干人犯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罪犯和有关的人。一干人犯示例:把这一干人犯统统收监一客不犯二主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
一客不犯二主解释: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一客不犯二主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一客不犯二主语法:一客不犯二主作宾语、定语;指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一客不犯二主近义词:一客不烦两家、一客不烦二主衣架饭囊 yī jià fàn náng
衣架饭囊解释: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衣架饭囊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衣架饭囊语法:衣架饭囊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衣架饭囊示例:我讨厌那些衣架饭囊般的人衣架饭囊近义词:酒囊饭袋一饭之德 yī fàn zhī dé
一饭之德解释:喻微小的恩德。一饭之德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一饭之德语法:一饭之德作宾语;比喻微小的恩德。一饭之德示例:世相传余初有一饭之德,葛如方布衣野走。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陆晋》一饭之德近义词:滴水之恩一饭之德反义词:大恩大德一饭之恩 yī fàn zhī ēn
一饭之恩解释:一餐饭的恩德。指小恩一饭之恩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切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一饭之恩语法:一饭之恩作主语、宾语;指小恩。一饭之恩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总听过韩信的故事,一饭之恩,千金以报,没有哪个说漂母不应该收。”一饭之恩近义词:一饭之德一饭之恩反义词:大恩大德一饭之先 yī fàn zhī xiān
一饭之先解释:时间上先吃一顿饭。指年龄比别人稍长一饭之先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寡人礼先壹饭矣。”一饭之先语法:一饭之先作宾语;用于书面语。一饭之先示例:章炳麟《致山田饮江书》:“仆于今世有一日之长,一饭之先焉。”遗芳余烈 yí fāng yú liè
遗芳余烈解释: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遗芳余烈出处: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遗芳余烈,奋乎百世。”遗芳余烈语法:遗芳余烈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遗芳余烈示例:学古训以道积阙躬,招俊乂以列庶位,对扬天子之命,亦足袭说遗芳余烈,报陛下矣。元 姚燧《李平章画像序》遗芳余烈近义词:遗风余烈以古方今 yǐ gǔ fāng jīn
以古方今解释:方:比拟。类比。拿古代的事情与当今的事情相比。以古方今出处:《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以古方今语法:以古方今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以古方今示例:圣贤所行,因为尽礼,季孙宿亦能如是。以古方今,相去何直千万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古人无忌讳》以人废言 yǐ rén fèi yán
以人废言解释: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人废言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以人废言语法:以人废言作谓语、定语;指因喜好而看问题。以人废言示例:径寸之宝,或隐沙泥;以人废言,君子斯戒。《梁书·武帝纪中》以人废言英语:reject saying because the speaker is what or who he is以人废言近义词:因人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