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yī zāo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释: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 ,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解释: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语法: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近义词: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释: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后被引申为就是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被蛇咬了一次,就再不敢碰草索。...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释: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示例: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老舍《小坡的生日 上学》...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释: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语法: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心有余悸。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3回:“日出三竿,方敢出店。真是‘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光景。”近义词: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一步三摇 yī bù sān yáo
解释: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9回:“嘱咐家丁看门户,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语法:一步三摇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徐光耀《平原烈火》:“右手拿一张大叶子扇着,凸起胸脯,一步三摇地迈上来。”反义词:大步流星...摇身一变 yáo shēn yī biàn
解释:摇晃一下身子;就改变了身份。形容变化得快。旧小说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术使自己变成别的形体。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科(棵)松树。”语法:摇身一变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就这样铁路总公司的第七次的股东大会摇身一变变成了川汉铁路的“保路同志会”。(郭沫若《反正前后》)英语:give oneself a shake and change into another form日语:変艖(へんしん)する,ぱっと変(か)わる俄语:срáзу же изменить свою позицию<перевоплотиться>其他:<法>se métamorphoser en近义词:变化多端、说变就变、变化无常、变幻无常反义词:一成不变...一噎止餐 yī yē zhǐ cān
解释:犹因噎废食。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语法:一噎止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近义词:因噎废食...一分一毫 yī fēn yī háo
解释:形容很少的数量。出处: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语法:一分一毫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很少的数量。示例:我们不能拿群众的一分一毫。英语:a tiny bit近义词:一丝一毫...一天一地 yī tiān yī dì
解释: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语法:一天一地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一生一世 yī shēng yī shì
解释:一辈子。出处:明 阮大铖《燕子笺 试窘》:“这样一撞,就撞着了,才使得。不然~也只是这样嘴巴骨。”语法:一生一世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一辈子。示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要是有了生活做,我一生一世也忘不了你的恩。”日语:一生一世 (いっしょういっせい) 発生 (はっせい)する,起 (お)こる,生 (しょう)ずる俄语:вся жизнь<свой век>近义词:一生一代...一夕一朝 yī xī yī zhāo
解释:同“一朝一夕”。出处:《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语法:一夕一朝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否定句。示例:这项复杂的工程不是一夕一朝所能完成的近义词:一朝一夕...一心一腹 yī xīn yī fù
解释:一条心。出处:赵树理《三里湾》十六:“你们那家里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论公公、婆婆、弟兄们、小姑子,忙起来大家忙,吃起来大家吃,穿起来大家穿,谁也不偏这个不为那个。”语法:一心一腹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一心一力 yī xīn yī lì
解释:同心协力。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语法:一心一力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近义词:同心协力...一心一路 yī xīn yī lù
解释:犹一心一意。出处: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语法:一心一路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近义词:一心一意...一厘一毫 yī lí yī háo
解释:形容极少的数量出处: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语法:一厘一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一分一厘 yī fēn yī lí
解释: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数量出处: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处斩?”语法:一分一厘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很少的数量。示例: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一切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他们的阶级本性的一分一厘一丝一毫没有呢?”近义词:一分一毫...一干一方 yī gān yī fāng
解释: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出处: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语法:一干一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一彼一此 yī bǐ yī cǐ
解释:一时那样,一时这样。指局势或情况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出处:《左传·昭公元年》:“疆场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一节一行 yī jié yī xíng
解释:谨守一种德行。常指丢弃大义而史注重小节德行。出处:《淮南子·人间训》:“今卷卷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沈,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一举一动 yī jǔ yī dòng
解释: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语法:一举一动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的言行。示例: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老舍《骆驼祥子》十五)英语:get two results from one effort日语:一挙一動(いっきょいちどう)俄语:в кáждом поступке<на кáждом шагу>其他:<德>jegliches Verhalten<法>à chaque mouvement,action近义词: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心一意 yī xīn yī yì
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语法:一心一意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一心一意料理军需器械。(清 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英语:give one's whole mind to日语:一意専心(いちいせんしん)俄语:всем сердцем<от всей души>其他:<德>mit Leib und Seele近义词:全心全意、真心实意、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推心置腹、收视返听、一心一路、心无旁骛、屏气凝神、诚心诚意反义词: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见异思迁...一张一弛 yī zhāng yī chí
解释:张:紧张;拉紧弓弦;弛:松弛;放松弓弦。相传周文王和周武王处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样;有拉紧的时候;有放松的时候。用来比喻工作的紧松、生活的劳逸要合理安排;适当地调节。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语法:一张一弛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学习和工作应该有节奏,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英语:alternate tension with relaxation近义词:以逸待劳、休养生息反义词:严阵以待...一字一句 yī zì yī jù
解释: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说话清楚从容。出处: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语法:一字一句作定语、状语;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示例:钱钟书《围城》:“他把今天和她谈话时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将心熨贴着,迷迷糊糊地睡去。”近义词:一字一板...一坐一起 yī zuò yī qǐ
解释:犹言一举一动。出处:《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语法:一坐一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东宫虽燕居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近义词:一举一动...一步一计 yī bù yī jì
解释: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语法:一步一计作谓语、定语;指足智多谋的人。示例:诸葛亮一步一计,周瑜拿他没辙近义词:足智多谋、一步百计...一物一主 yī wù yī zhǔ
解释:一件物品有一个主人。指物品有归宿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来。”语法:一物一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毕其功于一役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解释: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出处:孙中山《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语法:毕其功于一役复句式;作谓语;指一举成事。示例: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英语:accomplish the whole task at one stroke近义词:大功告成、一举而竟全功...一夔已足 yī kuí yǐ zú
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语法:一夔已足作谓语;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一个足够了。示例: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 曹褒传》)反义词:多多益善...同心一意 tóng xīn yī yì
解释:心志一致。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语法:同心一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同心一意,顿兴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怜,遂起借花献佛之妄念。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近义词:一心一意...一命归阴 yī mìng guī yīn
解释:指死亡。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语法:一命归阴作谓语;指死亡。示例:萧红《呼兰河传》第五章:“吃了过不去两天就要一命归阴的。”英语:die近义词:一命呜呼、一命归西反义词:长命百岁...一掌堙江 yī zhǎng yīn jiāng
解释:堙:堵塞。 用一只手要堵住大江河水的泛滥。比喻自不量力。出处:《后汉书·张俭传》:“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一呼百应 yī hū bǎi yìng
解释: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出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语法:一呼百应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农会会员漫山遍野,梭镖短棍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英语:be able to rally multitudes at one's call日语:一人の呼びかけで多くの人が応 (おう)ずる俄语:найти всеобщий отклик其他:<法>une personne laucet-elle un appel,cent autres répondent aussitǒt近义词:一呼百诺、应者云集、响应风从反义词:孤立无援、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心两用 yī xīn liǎng yòng
解释: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两件事上。 指思想不专一。出处:宋·朱熹《答人》:“若曰一面充扩,一面体认,则是一心而两用之,亦不胜其面且扰矣。”近义词:一心二用...有一利必有一弊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
解释: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但是,真如先哲之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罢,同时也开始了火灾。”语法:有一利必有一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要学会用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的辨正观点看问题近义词:有一利即有一弊...一隅三反 yī yú sān fǎn
解释: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法:一隅三反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善于类推。示例:清·沈起凤《谐铎·垂帘论曲》:“感叹悲戚则用南吕,一隅三反,诸可类推。”近义词:举一反三...一隅之地 yī yú zhī dì
解释: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出处:《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语法:一隅之地作宾语;指小地方。示例:清·汪琬《序》:“余尝叹长水一隅之地,居人仅数千家。”近义词:一席之地反义词:海阔天空...一隅之说 yī yú zhī shuō
解释:片面的说法;偏见。出处:《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李贤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语法:一隅之说作宾语;指偏见。示例: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说也,非通论也。宋·苏洵《衡论上·御将》...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
解释: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出处: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语法:一人向隅,满坐不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方见一少年,举杯瞻之曰:‘一人向隅,满坐不乐,小人窃不自量,愿闻金玉之声。’《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唐 薛渔思《河东记 独孤遐叔》...一览无余 yī lǎn wú yú
解释: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语法:一览无余紧缩式;作谓语、状语;形容视野开阔。示例: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朱自清《南京》)英语:take in everything in a glance近义词:一目了然、一览而尽、尽收眼底、一清二楚反义词:一鳞半爪、目不暇接、管中窥豹、目不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