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 hàn jiǎn
汉代的竹﹑木简。简为古代书写工具,竹片称简,木片称札,统称为简。汉简的长度,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年在内蒙发现的汉代木简,已编为《居延汉简甲乙编》。...汉貂 hàn diāo
即汉珥貂。...汉珥貂 hàn ěr diāo
汉代侍中﹑中常侍帽子上所插的貂尾饰。亦借指侍中﹑中常侍。...汉皐 hàn gāo
亦作'汉皐'。亦作'汉皐'。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皐台下遇二女,二女解佩相赠。汉口的别称。...史汉 shǐ hàn
《史记》《汉书》的并称。...汉光 hàn guāng
汉光武帝的省称。...汉光武帝 hàn guāng wǔ dì
汉光武帝(前6-后57)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王莽统治时,与兄刘縯起兵,加入绿林军。公元23年取得昆阳大捷。25年称帝。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提倡节俭,整顿吏治,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史称“光武中兴”。...汉话 hàn huà
汉语。...汉誓 hàn shì
《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汉誓"指汉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汉易 hàn yì
汉代《易》学。汉《易》有今古文之分。西汉今文《易》主要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专讲阴阳﹑灾异及谶纬。东汉盛行古文费氏《易》,以郑众﹑马融﹑荀爽﹑郑玄为代表,专讲象数﹑消息﹐以论人事吉凶。其中,郑玄注《易》,以古文学为主,兼采今文及谶纬说,而成为两汉总结性《易》学。...汉籍 hàn jí
1.汉代典籍。 2.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称中国汉文典籍。...汉僧 hàn sēng
指男僧。...汉椒 hàn jiāo
蜀椒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蜀椒》。...汉胪 hàn lú
《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汉儿 hàn ér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2.犹言男子汉。 3.指养子不阉的内侍。...长汉儿 cháng hàn ér
高个子的人。...武汉 wǔ hàn
武汉Wǔhàn(1) 市名。湖北省省会。辖武昌、汉阳、黄陂、新洲四县。市区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合并组成。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和汉水汇合处,面积4,480平方公里,市区1,557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市区320万。钢铁、机械、造船、纺织等工业发达,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扼长江水运中枢,在京广线中段,为水陆交通枢纽英Wuhan...汉武台 hàn wǔ tái
汉武帝为求仙所筑的高台。在沧州。其地俯临大海,长澜接天,巉岩峻石,颇为壮观。...汉武泉 hàn wǔ quán
泉名。在长安城南,为曲江之源。...汉武帝 hàn wǔ dì
(前156-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继位。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又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曾命卫青、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获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