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明
chá
察
qiū
秋
háo
毫
常用成语
四字成语
明詧秌毫
ㄇ一ㄥˊ ㄔㄚˊ ㄑ一ㄡ ㄏㄠˊ
MCQH
动宾式成语
古代成语
褒义成语
成语意思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察秋毫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細(こま)かいところまで明察する
острое зрение
<德>tief in die Dinge eindringen kǒnnen
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不见舆薪、目迷五色、鼠目寸光、愚昧无知、不甚了了、不见薪新、熟视无睹
出处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我这样的人,能否一统江山呢?”孟子回答:“当然可以。我听说新铸的钟刚完成时,人们准备宰牛庆祝,您看到牛被杀却心生怜悯,这是真的吗?”齐宣王承认:“确实如此。”孟子说:“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意为:如果有人说他能举起重达三千斤的石头,却无法举起一根羽毛;他能看清秋天鸟兽的细微毫毛,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会相信他吗?齐宣王回答:“我当然不会相信。”孟子说:“正是如此!大王能对动物大发慈悲,却不能对老百姓仁慈,这是为什么呢?是大王不愿意。所以说,大王没能统一天下,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做啊!”成语“明察秋毫”便源于此,也称“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十分敏锐,观察力很强,能洞察一切。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与明察秋毫相关的成语
与明察秋毫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