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tiān

bēng

xiàn

天崩地陷

成语意思

  • 解释: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 语法:

    天崩地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5回:“周丑孩在水圪凹里,瞧的清,看的明,猛力把雷绳一拉,天崩地陷般的一声巨响,六个敌人应声倒地。”

出处

    命石宣祈于山川,因而游猎···季龙从其后宫升陵霄观望之,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但抱子弄孙为乐耳!”

    -----唐·房玄龄等·《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成语故事

    周烈王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膨胀,周王朝只能依赖诸侯的施舍维持生计。在这些诸侯中,齐国的实力最为强大。齐威王对其他诸侯和天子没有有丝毫的怠慢,每年朝拜周天子时,他总是第一个沐浴斋戒,带着丰厚的礼物,恭敬地进入朝堂。其他诸侯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效仿他,齐威王也因此赢得了“仁义之士”的美誉。周烈王去世后,按照礼节,各国诸侯都应前往吊唁,这次齐威王却没有带头,而是等到其他国家都去过了他才去。新登基的天子年轻气盛,派出使者前往齐国问罪。使者传达天子的旨意说:“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意思是,天子驾崩,如同天地崩塌,你却姗姗来迟,应当斩首!这便是成语“天崩地坼”的由来,也称“天崩地陷”、“地坼天崩”等,用来比喻巨大的灾难或令人震惊的重大变故,也比喻巨大的声响。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bēng
    [ bēng ]1. 倒塌:崩塌。崩坍。崩毁。崩解(jiě)。崩溃。崩决。崩颓。分崩离析。2. 破裂:崩裂。把气球吹崩了。3. 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崩了手。4. 败坏:礼坏乐(yuè)崩。5. 称枪
  • 读音:dì,de
    dì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
  • 读音:xiàn
    (1)(名)陷阱。(2)(动)掉进(泥土等松软的物体里)。(3)(动)凹进:他的眼窝深~。(4)(动)陷害:诬~。(5)(动)被攻破;被占领:失~|攻~|沦~。(6)(名)缺点:缺~。

与天崩地陷相关的成语

与天崩地陷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