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hì

jūn

势均力敌

成语意思

    • 解释: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 语法:

      势均力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 示例:

      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 英语:

      balance in power

    • 日语:

      五分五分である<勢力が伯仲 (はくちゅう)する>

    • 俄语:

      быть равными по силе

    • 其他:

      <德>gleich stark sein<法>à forces égales

    • 近义词:

      不相上下、棋逢对手

    • 反义词:

      强弱悬殊、寡不敌众、众寡悬殊、众寡不敌、敌众我寡、相形见绌

出处

    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唐·李延寿等·《南史·刘穆之传》

成语故事

    苏辙(公元1039~1112年),字子由,宋代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大诗人苏轼的弟弟。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哥哥苏轼同年考取进士。王安石实行革新新法时,苏辙极力反对。那时有一个叫吕惠卿的人(公元1032~1111年),字吉甫,当初大力讨好奉承王安石,扶助他推行新法,有关重要的改革措施,他全部都参与了。因此,他颇受王安石的器重。吕惠卿一开始时巴结、谄媚王安石,倡导推行暴虐的政策,给百姓带来很大危害。后来,王安石罢相,吕惠卿同他力量相当时,就倾轧、设计陷害王安石,对王安石的态度非常恶劣,比仇敌还厉害。对吕惠卿的得丑恶表现,世上人更为厌恶。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shì
    (1)(名)势力:权~。(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5)(名)姿态:手
  • 读音:jūn
    (1)(形)均匀:平~|~摊|分得不~。(2)(副)都;全:老幼~安|各项工作~已布置就绪。
  • 读音:lì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4)(名)尽力;努力:~
  • 读音:dí
    (1)(名)敌人。(2)(动)抵挡:所向无~。(3)(形)相当:势均力~。

与势均力敌相关的成语

势均力敌的近反义词

更多

与势均力敌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