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guāng

lüè

yǐng

浮光掠影

成语意思

    • 解释: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 出处:

      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语法:

      浮光掠影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 英语:

      a dim impression which vanishes easily

    • 俄语:

      повéрхностное впечатлéние

    • 其他:

      <法>fugitif comme un éclat ou comme une ombre

    • 近义词:

      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走马看花、蜻蜓点水、事过境迁、掠影浮光、一知半解

    • 反义词:

      洞察秋毫、一丝不苟、记忆犹新、刻骨铭心、铭心刻骨、追根究底、一语道破、一语破的、追本溯源、语重心长、追根求源

出处

    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唐·褚亮·《临高台》诗

成语故事

    严氏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有一段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严氏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诗的写作,不是用来卖弄学问,谈道说理的;所以诗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谈论,也不要只是卖弄语言文字。冯班认为严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来描述诗的写作是大有问题的。诗是用来“言志”,也就是用来“说出意念”的,只是为了把感情充分发抒,所以演变成咏歌,这虽然和正常言语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说“不落言筌”呢?诗也可以拿来表述讽刺的情感,这也就是论理呀!怎么可以说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认为严羽的见解就像严氏自己形容盛唐诗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一样,都是“浮光略影”,看起来似有见地,其实就像一个人的脚跟没踏在地面上一样,是相当地空泛,不可信的。后来“浮光掠影”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的“浮光略影”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识粗浅,不够仔细深入,也用来特指文章言论的内容肤浅空泛;有时也用来形容印象不深刻。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fú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4)(形)可移动的:~财。(5)(形)暂时的:~记|~支。(6)(
  • 读音:guāng
    (1)(名)通常指照耀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等。可见光是波长7。7×10…5厘米到4×10…5厘米的电磁波。此外还包括看不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每秒
  • 读音:yǐng
    [ yǐng ]1.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与浮光掠影相关的成语

与浮光掠影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