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qiè

zān

zhī

chén

窃簪之臣

成语意思

    • 解释:

      簪:簪子。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

    • 出处:

      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 语法:

      窃簪之臣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汉·王充·《论衡·逢遇》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军队发动了一次对楚国的进攻。在这场战争中,楚国有一位以偷盗技巧著称的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齐军将领的贵重物品,并成功地连续偷走了对方的枕头、发簪等私人物品。 楚国的将领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责备这位偷盗者,反而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情况。他派人将这些物品一一归还给齐军将领,并附上了一份友好的信件,表达了对齐军将领的敬意和对两国和平的期望。 当齐军将领收到这些归还的物品和信件时,他感到非常吃惊和困惑。他担心这位偷盗者不仅仅是个普通的盗贼,可能还具备暗杀的能力,并可能随时对他下手。这种恐惧感让齐军将领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之中。 在这种心理压力下,齐军将领开始怀疑自己的安全,担心楚国方面会利用这位偷盗者进行更为严重的报复。他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也担心军队士气受到打击。 最终,在这种不确定和恐慌的氛围中,齐军将领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领军队撤退。他认为,与其在不确定的危险中继续战斗,不如选择撤退,以保全自己和军队的安全。 这次事件后,楚国的这位偷盗者成为了传奇人物,人们纷纷称赞他的智慧和勇气。而齐军将领的撤退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注脚,警示着人们不要轻视任何看似微小的力量,因为它们有时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qiè
    (1)(动)偷:行~|~案。(2)(副)偷偷地:~笑|~听。(3)(代)〈书〉谦指自己(意见):~以为不可。
  • 读音:zān
    (1)(名)(~子、~儿)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玉石等制成:~子|扁~。(2)(动)插在头发上:~花。
  • 读音:zhī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
  • 读音:chén
    (1)(名)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君~。(2)(名)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

与窃簪之臣相关的成语

与窃簪之臣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