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dìng

zūn

定于一尊

成语意思

  • 解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 语法:

    定于一尊作谓语;用于思想、学术、道德等。

  • 示例:

    明·徐光启《刻紫阳朱子全集》:“今世名为崇孔氏,黜绝异学,而定于一尊。”

出处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称为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又设了县。他还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驰道,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这些举措,对巩固秦王朝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也遭到了一些守旧的读书人的反对公元前213年,秦王朝又增加了四个郡。为了祝贺,在咸阳宫里开了个庆祝会。大臣们都争相向秦始皇敬酒,表示祝贺。大臣称赞秦统一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自古以来所有君王都没干过的伟大事业。这时,有位叫淳于越的儒生对秦始皇说:周王实行分封制,周朝享受了八百多年的天下。如今皇帝统一天下,但是自己的子弟和功臣连一块土地都没有,这是不行的。不论干什么,不把古人当老师最终都会失败的。秦始皇见发生了争吵,就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见。丞相李斯说:五帝的事业各不相同,三代的制度也不一样,不能照搬照抄。以前列国散乱,诸侯混战,一些读书人假造圣贤,托古说教,以古否今。如今天下统一,制度统一,举国上下定于一尊,只要注意法令,劝导农民只要专心干活就行了。如果拿古书来对照新法,造谣生事,毁谤朝廷,国家还成何体统。为此,李斯建议,除了秦国的历史和那些有用的书如医药、占卜、种树、法令等外,其余的诗、书、百家言论,都要全部烧毁。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因此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dìng
    (1)(形)平静、稳定(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3)(动)约定:~单。(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5)(形)规定的:~规。(6)(副)必定;一定:~去。
  • 读音:yú
    [ yú ]1. 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
  • 读音: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
  • 读音:zūn
    (1)(名)地位或辈份高:~卑|~亲|~长。(2)(形)敬重:~敬|~师爱生。(3)(名)敬辞;旧时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府|~驾|~夫人|~姓大名。(4)量词:ɑ)用于神佛塑像:一~佛像。b)用

与定于一尊相关的成语

与定于一尊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