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hǔ

quǎn

fèi

蜀犬吠日

成语意思

    • 解释: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 出处: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 语法:

      蜀犬吠日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李劼人《天魔舞》第24章:“古人说蜀犬吠日。蜀就是川西,而且是成都平原。”

    • 英语:

      in Sichuan dogs bark at the sun (an ignorant person makes a fuss about something which he alone finds strange)

    • 俄语:

      удивляться сáмыми обыкновенными вещáми

    • 近义词:

      少见多怪、孤陋寡闻、吴牛喘月

出处

    靡日不雨,四时霶然。其人如鱼,爰处在泉。终年霖霪,时复日出,㹞㹞犬,向天吠日。

    -----唐·岑参·《招北客文》

成语故事

    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著名文人。他年幼丧父,家境困顿,然因刻苦学习,后登进士第。岑参初次出塞时,满怀在戎马生涯中开拓前程的壮志,但未能如愿。后来再次出塞,他的著名边塞诗大多作于此时。安史之乱起,岑参东归,却屡遭贬谪,来到成都,在抑郁的心境下写了〈招北客文〉,以抒发自悼之情。当时的蜀地离中原甚远,风土与中原大不相同。岑参用夸张奇幻的笔法,依序叙述蜀地东西南北险奇古怪的风光,以及四方栖息的可怕生物,说明蜀地非可居住之地,要“北客”快点回来,不可前往。在蜀地之南的描述中,岑参提到在邛郲(qióng lái)山麓、泸水之滨,当地几乎整年都在下雨,十分潮湿,居民就像处在泉水中的鱼。偶尔太阳破云而出,狗群由于很少看到阳光,受到惊吓,纷纷对天吠叫。文末岑参表示蜀之北有圣人治世,是北客可以前往之地,亦寄托了自己希望回到中原有所作为的壮志。可惜他壮志未酬,便客死成都。后来“蜀犬吠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少见多怪。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shǔ
    (1)(名)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2)(名)四川省的别称。
  • 读音:quǎn
    [ quǎn ]1.狗:猎犬。警犬。犬马之劳。犬牙交错。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犬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 读音:fèi
    (动)(狗)叫:~非其主|~影~声。
  • 读音:rì
    (1)(名)太阳:~出|~落。(2)(名)指日本:~圆|~语。(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

与蜀犬吠日相关的成语

与蜀犬吠日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