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guǒ

qián

裹足不前

成语意思

    • 解释:

      裹足:包缠住了脚。好像脚被裹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大多指有所顾虑;停步不前。

    • 出处:

      战国 楚 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 语法:

      裹足不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保守。

    • 示例:

      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九章)

    • 英语:

      put down one's feet

    • 日语:

      二の足(あし)を踏む,ひるむ

    • 俄语:

      топтáться на мéсте

    • 近义词:

      作茧自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按兵不动

    • 反义词:

      义无返顾、一往无前、勇往直前、马不停蹄、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出处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秦·李斯·《谏逐客书》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一个叫李斯的人,起初是郡里的小官吏。他不甘地位卑贱,就跟随荀况“学帝王之术”。学成以后,他见楚国国势日益衰弱,不会有远大的发展,便投奔了当时比较强大的秦国。在秦国,李斯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任为郎官,后逐渐被提拔为廷尉、丞相。当时,秦国不断进攻齐、楚、燕、韩、赵、魏等国,大势趋向统一。六国中一些有才能的人逐渐投奔秦国。这些人来到秦国后,影响了秦国贵族的权势。此时有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在秦国进行间谍活动被发现,秦国贵族就以这件事为借口煽动秦王驱逐一切客卿。公元前237年,秦王下逐客令,李斯也是被驱逐的对象之一。于是,李斯便给秦王写了这封《谏逐客书》。谏书中指出:土地广阔的,粮食就富足;国家广大的,人民就众多;武器精良的,兵士就勇敢。因此,泰山不嫌弃一点微小的土壤,才造就了它的巍峨高大;大河、大海不挑剔每一条细流,才能造成它的深渊;帝王不排斥众多的人才,才能使他的德业发扬光大。所以说,地区不分东西南北,人民不分国内国外,一年四季都是美好的,连鬼神都来向他降福,这就是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专须)、帝喾(kù酷)、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能够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如今秦国却不顾老百姓的利益,让人才去辅助敌国;拒绝客卿,让他们去帮助其他国家立功业。使天下能人贤王往后退却,不敢倾向西方(指秦国,因秦国居于六国之西),不敢进入秦国。这种做法就相当于给敌人送武器和粮食呀!秦王看到李斯的谏书以后,觉得十分有道理,就立即撤销了逐客令。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guǒ
    (1)(动)(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包~|~腿|用绷带把伤口~好。(2)(动)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匪军撤退时;~走了几个村子的人。(3)(动)〈方〉吸(奶):小孩
  • 读音:zú
    (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3)(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4)(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5)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qián
    (1)(名)空间或位置在正面的:~门|村~村后。(2)(名)往前走:勇往直~|畏缩不~|停滞不~|一往无~。(3)(名)次序靠近头里的:~排|~三名|~者。(4)(名)过去的;较早的:~天|从~|~功

与裹足不前相关的成语

与裹足不前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