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kǒu

yán

口无择言

成语意思

    • 解释: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 出处:

      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 语法:

      口无择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唐·张说《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心根孝友,器包礼乐,动蹑思后,故口无择言。”

    • 近义词: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出处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先秦·孔子等·《孝经·卿大夫》

成语故事

    汉朝时期,刘般出身于宗室皇族,其祖上数代在楚地称王,享尽荣华。然而,王莽篡夺汉室,不仅改朝换代,还将刘般的父亲贬为庶民。不久之后,刘般的父亲离世,母子俩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王莽的统治并未长久,很快就被绿林起义军推翻。刘般的母亲听闻汉室远亲刘玄于长安称帝,便怀揣希望,携刘般踏上投奔之路。遗憾的是,他们尚未抵达,长安便已被赤眉军攻陷,刘玄亦遭不幸。母子俩被迫流离失所,最终辗转来到甘肃。即便生活困顿,刘般依然勤勉不辍,每日苦读不辍。待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刘般自甘肃远赴京都洛阳,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他对朝政多有真知灼见,且皆被光武帝采纳。扬州刺史观恂在奏章中高度赞扬刘般:“口无择言,行无怨恶。”意指刘般出口成章,字字珠玑,行为亦是无可挑剔,堪称典范,应予表彰。因此,刘般被任命为执金吾,肩负起维护京城治安的重任。随着时间的推移,“口无择言”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用以形容言辞修养极高之人,其言语皆中肯贴切,无懈可击。当然,在某些语境下,也用以调侃那些说话不经思考、随意而为之人。但无论如何,刘般的故事与“口无择言”的赞誉,皆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4)(名
  • 读音:zé,zhái
    zézhái1. 挑拣,挑选:择取。择优。抉择。择善而从。饥不择食。1. 义同“择”(zé),用于口语:择不开(分解不开;摆脱不开)。择菜。择食。
  • 读音:yán
    (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与口无择言相关的成语

与口无择言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