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wéi

shì

自以为是

成语意思

    • 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语法:

      自以为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 示例:

      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 英语:

      think oneself right

    • 日语:

      ひとりよがりである,独善(どくぜん)

    • 俄语:

      самоуверенно поступáть посвоему<самонадеянный>

    • 其他:

      <德>von sich selbst eingenommen sein<法>se persuader qu'on a raison

    • 近义词:

      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夜郎自大、骄傲自满

    • 反义词:

      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虚怀若谷

出处

    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战国·孟子等·《孟子·尽心下》

成语故事

    在《孟子・尽心下》中,万章问孟子,为什么被大家公认是忠厚老实的人,孔子认为是伤害道德的贼呢?孟子回答说:“这种人你举不出他哪里不对,即使觉得他可恶,却无从攻击起。随世浮沉,平时看起来忠厚老实、行为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但在他的主观意识中认为自己都是对的。这样的人看似有德,本质上却是无德,所以说是伤害道德的贼。”后来“自以为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zì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
  • 读音: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2)(介)依:~次就座。(3)(介)因:何~知之?(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
  • 读音:wéi,wèi
    wéiwèi1.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3. 变成:成为。4. 是:十两为一斤。5. 治理,处理:为政。6. 被:为天下笑。
  • 读音:shì
    [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与自以为是相关的成语

与自以为是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