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chǐ

dǒu

尺布斗粟

成语意思

    • 解释:

      比喻兄弟不和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 语法:

      尺布斗粟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兄弟不和。

    • 示例:

      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尺布斗粟之谣,辄食甚哀。(明 赵弼《酆都报应录》)

    • 英语:

      brothers at loggerheads

    • 近义词:

      尺缕斗粟、兄弟阋墙、阋墙之祸

    • 反义词:

      兄友弟恭、手足情深、手足之情

出处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成语故事

    汉文帝时期,文帝之弟淮南王刘长因罪被流放至封地。大臣袁盎向文帝进谏说:“淮南王性格刚烈,若严厉处置,恐途中丧命,有损您的名声。”因此,文帝决定赦免淮南王,但此时囚车已离京很远。 淮南王的囚车经过各县,县令均奉命不让淮南王下车吃饭、休息。淮南王无法忍受,最终绝食而死。文帝得知后悲痛欲绝,严惩县令以谢天下。后来,民间流传着一首民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意思是:一尺布,可以缝在一起;一斗粟,可以一起舂。然而兄弟二人,却不能和睦相处。文帝听到后,叹息说:“我不徇私情是为了天下,可天下人却不理解,以为我囚禁淮南王,是贪图他的封地!”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chǐ,chě
    chǐchě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 读音:bù
    (1)(名)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麻~|~鞋。(2)姓。(3)(动)宣告;宣布:发~|公~|~告|开诚~公。(4)(动)散布;分布:阴云密~|铁路公路遍~全国。(5)(动
  • 读音:dǒu,dòu
    dǒudòu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 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 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4
  • 读音:sù
    (1)(名)谷子。(2)(名)姓。

与尺布斗粟相关的成语

与尺布斗粟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