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xià

guō

gōng

夏五郭公

成语意思

    • 解释: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 出处: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 语法:

      夏五郭公作宾语、定语;指文字脱漏。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xià
    (1)(名)夏季:~日。(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3)(名)指中国:华~。(4)(名)姓。
  • 读音:wǔ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 读音:guō
    (1)(名)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城~|东~。(2)(Guō)姓。
  • 读音: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与夏五郭公相关的成语

与夏五郭公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