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hī

ròu

wèi

不知肉味

成语意思

    • 解释: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语法:

      不知肉味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 示例:

      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小人已三月不知肉味矣。”

    • 反义词:

      食前方丈、日食万钱

出处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

成语故事

    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有一天,他感到心情烦闷,便到郊外散步。忽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随风传来。孔子循声走去,只见一个老人,正在树林边演奏《韶》乐。那乐声十分悠扬动听,将孔子心中的烦闷,驱逐得一干二净。孔子听得如醉如痴,直到日落西山,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孔子一直陶醉在这音乐声中,只觉得这个音乐好听,不知道吃肉的滋味如何。他对学生说:“没想到这音乐竟美到这种境界呢!” 不知道肉的滋味。形容陶醉于美妙的乐曲,到了食不知味的地步。后也用来形容生活艰苦。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zhī,zhì
    zhīzhì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知县(旧
  • 读音:ròu
    (1)(名)人或动物体内接近皮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名)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冬瓜~厚。(3)(形)〈方〉不脆;不酥:~瓤儿西瓜。(4)(形)〈方〉性子缓慢;动作迟钝:~脾
  • 读音:wèi
    (1)(名)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道。(2)(名)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3)(名)意味;趣味:兴~。(4)(动)辨别味道。(5)(量)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

与不知肉味相关的成语

与不知肉味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