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hēn

bài

míng

huī

身败名隳

成语意思

    • 解释:

      见“身败名裂”。

    •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纵使才大如海,也会令名不终,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 语法:

      身败名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彻底失败。

    • 英语:

      be out of the window

    • 俄语:

      отдать имя и честь на поругание

    • 近义词:

      身败名裂、身废名裂

出处

    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

成语故事

    “身败名隳”犹“身败名裂”。“身败名裂”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绿树听鹈鴂》一词,但在其形成之前,已经蕴含在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的〈袁盎鼌错列传・述赞〉中,其中“悲彼二子,名立身败”一语,已经暗示了地位丧失、名誉受损的意味。辛弃疾在《贺新郎·绿树听鹈鴂》中,借用了五个古代生别离的故事,来抒发他对于十二弟茂嘉因获罪被贬谪的悲痛之情。其中一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描绘的是李陵与苏武别离的悲怆场景。这里的“将军”指的是汉代名将李陵,他曾多次率领军队与匈奴作战,但最终因缺乏后援而被迫投降匈奴。这一投降行为使他名誉扫地,地位尽失,从而“身名裂”。而李陵与苏武原本是挚友,却因为这场变故而永别,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无疑加深了辛弃疾对弟弟茂嘉的思念和担忧。后来,“身败名裂”这个成语就从辛弃疾的这首词中演变而来,用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地位丧失、名誉毁坏,遭受了彻底的失败。这个成语不仅包含了失败的含义,还蕴含了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shēn
    (1)(名)身体:~上。(2)(名)指生命:奋不顾~。(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6)(名)(~儿)(量)用于衣
  • 读音:bài
    (1)(动)输;失利:失~|~局。(2)(动)打败;使失败:击~|大~敌军。(3)(动)失败;不成功:~诉|~笔。(4)(动)毁坏;搞坏:~坏|伤风~俗。(5)(动)解除;消除:~毒|~火。(6)(动
  • 读音:míng
    [ míng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
  • 读音:huī,duò
    huīduò1. 毁坏;崩毁:“隳人之城郭。”1. 古通“惰”,懒惰。

与身败名隳相关的成语

与身败名隳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