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páo

duàn

割袍断义

成语意思

  • 解释: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出处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成语故事

    管宁,身为三国时期的知名人物,乃春秋时期贤相管仲的后裔。在他年仅十六岁那年,父亲不幸离世,众多亲朋好友见其孤苦无依,纷纷慷慨解囊,赠予钱财与粮食以助其度日。然而,管宁是个极有气节之人,他决心凭借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开创一番事业。因此,他婉拒了所有援助,全神贯注于勤学苦读之中。管宁有一位挚友,名曰华歆,两人情谊深厚,如同亲兄弟一般,共同劳作,并肩学习。某日,管宁与华歆在后院翻土种菜,不经意间挖出一块黄金。管宁对此视若无睹,继续专注地劳作,而华歆则惊喜交加,欲将黄金据为己有。但当他瞥见管宁淡然的态度后,心中生怯,生怕被管宁嘲笑,于是又将黄金丢弃。另有一日,管宁与华歆共坐一席,潜心研读。管宁全神贯注,而华歆则心猿意马。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的锣鼓声,原来是一位高官路过此地。尽管锣鼓声震耳欲聋,管宁依旧不为所动,专心致志地阅读。然而,华歆却按捺不住好奇心,丢下书本,跑到街上围观。华歆的这一举动让管宁深感失望。他站起身来,拿起一把刀,将两人共坐的席子一分为二,对华歆说道:“从今往后,你我不再是朋友,也不必再同坐一席!”此后,两人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华歆步入仕途,一路高升,最终成为魏文帝曹丕的司徒(相当于宰相),并被赐予侯爵之位。据史书记载,他智慧过人,清廉正直,在政治上颇有作为,甚至曾举荐过与自己绝交的管宁。而管宁则拒绝了所有官职的邀请,一心一意投身于教学与著书立说之中,深受人们的敬仰。后人根据管宁割席的典故,引申出了“割袍断义”这一成语,用以形容朋友之间断绝交往的情形。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gē
    (动)截断:~麦子。
  • 读音:páo
    (名)(~子、~儿)中式的长衣服:皮~子|~罩儿。
  • 读音:duàn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割~。绳子~了。2.断绝;隔绝:~水。~电。~奶。~了关系。音讯~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了下来。5.戒除(
  • 读音: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

与割袍断义相关的成语

与割袍断义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