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ān

局促不安

成语意思

    • 局促不安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 局促不安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局促不安语法:

      局促不安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 局促不安示例:

      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局促不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 局促不安英语: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 局促不安俄语:

      не находить себе места

    • 局促不安近义词:

      坐立不安、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坐卧不安

    • 局促不安反义词:

      落落大方、无拘无束、怡然自得、坦然自若

出处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魏晋·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其二)》

成语故事

    祭足是春秋时郑国的重臣。郑庄公死时,征求祭足的意见:“立公子突行不行?”祭足不同意,郑庄公只好立公子急,是为郑昭公。公子突被出居到宋国去。公子突之母是宋国雍氏之女,因而宋庄公想使公子突得国。正好祭足到宋国去修好,就被宋庄公抓起来,逼他使公子突得国。祭足屈服了。于是迫使郑昭公让位,公子突定位了,是为郑厉公。可是郑厉公又不满祭足,想杀祭足,偏偏计策又被祭足知道了,郑厉公出奔蔡国,于是祭足又迎郑昭公复位。祭足向郑昭公请罪,郑昭公虽然没有治祭足的罪,可态度比以前冷淡多了。祭足心里也不安,知道郑昭公对他有所不满,因而祭足也就经常推说有病不去上朝了。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jú
    (1)(名)棋盘:棋~。(2)(量)下棋或其他比赛一次叫一局:下了一~棋|打了个平~。(3)(名)形势;情况;处境:结~|战~|顾全大~|当~者迷。(4)(名)人的器量:~量|器~|~度。(5)(名)
  • 读音:cù
    (1)(形)时间短:短~。(2)(动)催;推动:督~。(3)(动)靠近:~膝谈心。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ān
    (1)(形)安定:心神不~。(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

与局促不安相关的成语

与局促不安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