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dāng

zuì

罚不当罪

成语意思

    • 解释:

      罚:处罚;当:相当;相称。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语法:

      罚不当罪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 示例:

      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英语:

      the punishment exceeds the crime

    • 近义词:

      罪大恶极、罪不容诛

    • 反义词:

      赏罚分明、罚当其罪、罪有应得

出处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荀子等·《荀子·正论》

成语故事

    《正论》,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况批驳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种种论调,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制造舆论的政治论文。在文章中,荀况批判了孟轲的“仁政”思想,反驳了“教化万能”和“治古无肉刑”的谬论,认为“治则刑重,乱则刑轻”。荀况指出:世俗(指社会上一般习俗)者说,古代太平的时代,废除了肉刑,只用象征性的刑罚。难道太平的时代就应该是这样的吗?不,如果人们本来就没有犯罪,不但不用肉刑,并且象征性的刑罚也可以不用。如果人们犯了罪,却用很轻的刑来处罚,就会使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受刑。用刑罚处治犯人的目的,就在于禁止暴行,反对作恶,同时警戒以后发生类似的罪行。杀人的人不被处死,伤人的人不被判刑,这叫纵容暴行。如果宽容犯罪的人,就无法反对罪恶了。因此象征性的用刑,并不产生于古代安定的时代,而是产生于当今混乱的时代。如果赏罚的事情有一件处理得不恰当,就会引起混乱。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fá
    (动)处分、惩处:~款。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dāng,dàng
    dāngdàng1. 充任,担任:充当。担(dān )当。当之无愧。2. 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政。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当代。当初。当今。当即(立即)。当年。当街。当院。4. 面对着:
  • 读音: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2)(动)过失:归~于人。(3)(形)苦难;痛苦;受~。(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与罚不当罪相关的成语

与罚不当罪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