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ān

zhé

一波三折

成语意思

    • 解释: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 出处:

      《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 语法:

      一波三折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 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这笔借款由于两江总督沈葆祯的介入,一波三折,拖延甚久。”

    • 日语:

      文章(ぶんしょう)の構成(こうせい)に起伏(きふく)があること。次次(つぎつぎ)に問題(もんだい)が起(お)きること

    • 近义词:

      曲曲折折、好事多磨、挫折重重

    • 反义词:

      一帆风顺

出处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成语故事

    “一波三折”原本是一个书法术语。在书法中,平捺的笔画被称为“波”。书写捺笔时,需要三次转变笔锋的方向:起笔时要紧凑,颈部要稍稍提起,到捺笔处再铺开,形成波折的形状,就像水流从高处流下,穿过山间小溪,因此用“一波三折”来比喻这个过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是晋代临沂人。他的人格高尚纯洁,曾担任右军将军,因此被世人称为“王右军”。他擅长书法,所写的草书和隶书都超越了古今的书法家,其中以《兰亭集序》和《乐毅论》最为著名,因此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篇文章中,王羲之提到,如果一幅字写得过于平直呆板,就像算盘上的珠子一样整齐排列,那就只是描绘出了字的形状,而没有真正写出字的灵魂。以前,钟繇的学生宋翼就常常这样写字,因此经常被钟繇责备,以至于宋翼吓得跑回家,三年都不敢来见老师。然而,宋翼在家里专心研究钟繇的《笔势论》,并深得其中精髓。经过数十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成为了晋代有名的书法家。 “一波三折”这句成语,就是从王羲之文中“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这句话演变而来的。它原本用来形容书法笔势的曲折多变,后来也被用来比喻声音、文章的起伏跌宕,或者形容事情进展得曲折不顺利。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
  • 读音: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读音:zhē,zhé,shé
    zhēzhéshé1.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1.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2. 幼年死亡:夭折。3.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

与一波三折相关的成语

与一波三折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