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láng

yǒu

不稂不莠

成语意思

    • 解释: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 出处:

      《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 语法:

      不稂不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没有发展前途。

    • 示例:

      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 英语:

      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l

    • 近义词:

      不郎不秀

出处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诗经·小雅·大田》

成语故事

    《诗经·小雅·大田》是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农事生活的繁忙和辛劳,抒发了由于风调雨顺而获得丰收的喜悦之情。全诗共四章。其中第二章主要写清除虫害。大意是:谷粒长了皮壳,长得坚实完好,没有稂草莠草。除去青虫、丝虫和其它的虫害,不让它祸害我的庄稼。稷神有灵,快把它们投进大火。

字义分解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láng
    (名)古书上指狼尾草。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yǒu
    (1)(名)即狗尾草。(2)(形)〈书〉比喻品质坏的人:良~不齐。

与不稂不莠相关的成语

与不稂不莠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