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tuō

kōng

yán

徒托空言

成语意思

    • 解释: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语法:

      徒托空言动宾式;作谓语;指光说不干。

    • 示例:

      我在西报上,看见这种议论,也不止一次了,……光景是徒托空言罢?(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

    • 英语:

      jaw but do nothing

    • 近义词:

      徒陈空文、托之空言、纸上谈兵

出处

    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汉·赵岐·《〈孟子〉题辞》

成语故事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汉太初元年,司马迁担任太史令已经五年了,他回忆起父亲生前的话:“自周公逝世后,五百年才出现了孔子。孔子去世后至今也已有五百年,谁能在这太平盛世中修订《易传》,续写《春秋》的篇章,探索《诗经》《尚书》《礼记》《乐经》的根本,以此著述呢?”司马迁认为父亲将期望寄托在了自己的身上。 上大夫壶遂问道:“孔子为何要著述《春秋》?”司马迁回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情事理,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意思是:孔子曾说:“我愿把我的思想融入到实际行动中,而不是空洞的言辞中。”《春秋》上承三王之道,下接人事之纪,分辨疑云,明辨是非,定夺犹豫,赞美善行,唾弃恶行,尊贤贱愚,记载国家的兴亡,延续断绝的世系,修复弊端,振兴废弛之业,这就是王道的精髓。 成语“徒托空言”便源于此,指只说空话,没有实际行动。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tú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3)(副)徒然:~自惊扰。(4)(名)徒弟;学生。(5) 姓。(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7)(名)同一派
  • 读音:tuō
    (1)(动)寄托(2)(动)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起|~盘。(3)(名)(托儿)托子;类似托子的东西:花~。(4)陪衬:烘~|衬~。(5)(动)委托;寄托:拜~|恳~。(6)(动)推托。(
  • 读音:kōng,kòng
    kōngkòng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
  • 读音:yán
    (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与徒托空言相关的成语

与徒托空言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