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jiān

tīng

míng

piān

xìn

àn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成语意思

    • 解释: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语法: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领导者。

    • 示例:

      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毛泽东《矛盾论》)

    • 英语:

      Listen to both sides and you will be enlightened; heed only one side and you will be benighted.

    • 日语:

      あわせ聞けば明るく,かたより信ずれば暗い

    • 其他:

      <德>hǒrst du beide Parteien an,kannst du dir Klarheit verschaffen

    • 近义词: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出处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战国··《管子·君臣上》

成语故事

    《潜夫论·明暗》中记载东汉有一个人叫王符,性情十分耿直,从来都不肯随波逐流,所以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于是,他隐居著书,评论时政得失。王符在著书立说的时候,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于是起个笔名叫潜夫,把自己的这部著作称为《潜夫论》。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说:“作为君主,之所以能够耳聪目明,明辨是非得失,是因为能多方面听取意见;有的君主,之所以昏聩糊涂,作出错误的判断,是因为只听单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因此,人君只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通晓事理,变得越来越聪明、睿智;假如只听取单方面的平庸、浅薄的意见,最终就会越来越愚昧。”《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征说:“当皇帝的,怎样才能变得聪慧、有明断,又怎样才会导致糊涂、犯错误呢?”魏征回答说:“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那么一定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jiān
    (1)(形)两倍的:~程|~旬(二十天)。(2)(动)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而有之|~收并蓄|品学~优|~听则明;偏信则暗。
  • 读音:tīng
    (1)(动)用耳朵接受声音(2)(动)听从(劝告);接受(意见):~从|~信。(3)(名)治理;判断:~政|~讼。(4)(动)听凭;任凭:~其自然。(5)(名)〈方〉铁皮做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罐子:一~
  • 读音:zé
    (1)(名)规范。(2)(名)规则。(3)(动)效法。(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8)(连)
  • 读音:míng
    [ míng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
  • 读音:piān
    (1)(形)不正;倾斜:~锋。(2)(形)只注重一方面;不公正:~爱|~重。(3)(副)客套话;表示已用过茶饭等:我~过了;您请吃吧。(4)(副)偏偏:我~要去。
  • 读音:xìn,shēn
    xìnshēn1.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 崇奉:信仰。信徒。4.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5.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
  • 读音:zé
    (1)(名)规范。(2)(名)规则。(3)(动)效法。(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8)(连)
  • 读音:àn
    (1)(形)光线不足;黑暗(2)(形)隐藏不露的;秘密:~害|~斗|~含。(3)(形)〈书〉糊涂;不明白:昏~。

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相关的成语

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