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tóu

cóng

róng

投笔从戎

成语意思

    • 解释: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语法:

      投笔从戎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示例:

      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 英语:

      give up the pen for the sword

    • 俄语:

      остáвив кисть,брáться за оружие

    • 其他:

      <法>renoncer à la vie civile pour la carrière des armes

    • 近义词:

      弃文就武、弃文竞武

    • 反义词:

      解甲归田、弃武竞文

出处

    班超家贫,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掷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成语故事

    说到班超,不能不提到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为史学作出过重大贡献。《汉书》的写作提纲和大部分手稿,都是班固草就的,后又经班昭续写而成。它记述了前汉共229年的历史,是一部断代史。班固在写《汉书》时,曾被人诬告下狱,班超勇敢地去面见明帝,为兄争辩。明帝十分赞赏班超的勇气和才学,不仅释放了班固,还对班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班家从扶风平陵迁到洛阳,班固以校书郎身份修史,班超在家替人抄书挣钱,孝侍寡母。在班超的心目中,有两个人他一直很敬慕。一个叫傅介子,是前汉北地人,在元帝时奉命出使西域,刺杀楼兰王平定西域,被封为义阳侯;另一个人就是张骞,汉武帝时通西域成功,被封为博望侯。日复一日的抄书工作使得班超心有不甘。有一次,他把笔往笔架上一放,说:“大丈夫怎能总在笔砚之间徘徊,而无志略,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弃文就武,异域建功。”不久,明帝偶见班固,想起其弟班超,便问:“卿弟现在哪里?”班固如实相告。明帝就召班超当了兰台令史,这是一个掌管文书、劾奏及官印的小官。没干多久,上司觉得班超爱讲西域立功一类的话题,认为他不安心工作,就把班超给辞退了。永平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奉命出击匈奴,觉得班超是个人才,便任他为假司马。班超与匈奴首战伊吾,伊吾就是今天的巴里坤湖,大胜而还。窦固发现班超很有军事才能,便派他带领36人出使西域各国,直到永元十四年,即公元102年,班超才回到京师洛阳,被和帝拜为射声校尉。班超终年71岁。班超立志投笔从戎,出使西域30多年,使50多国臣服,功勋卓著,确实令人肃然起敬。难怪今天人们常提“投笔从戎”,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为国争光的壮志雄心。不过,“投笔从戎”在我们今天的军营里,有个新的讲法,叫“携笔从戎”。虽然只改了一个字,但意思却大相径庭。一个是投笔,一个是携笔。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却道出了能文能武的当代军人素质,使这个典故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tóu
    (1)(动)放进去;送进去:~放。(2)(动)跳进去(专指自杀行为)。(3)(动)投射。(4)(动)寄给人(书信等):~递。(5)(动)找上去;参加进去:~入。(6)(动)迎合。(7)(副)临;在…之
  • 读音:bǐ
    (1)(名)写字画图的用具(2)(名)(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败~。(3)(动)用笔写出:代~。(4)(名)笔画:“大”字有三~。(5)量词。ɑ)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钱|三~账。b)
  • 读音:cóng
    cóngzòng1.依顺:顺~。盲~。~善如流。2.采取,按照:~优。3.跟随:愿~其后。4.跟随的人:侍~。仆~。5.参与:~业。~政。投笔~戎。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7.次要的:主~。~
  • 读音:róng
    (1)(名)兵器;武器:兵~。(2)(名)军事;军队:~马|~装。(3)(名)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4)(名)姓。

与投笔从戎相关的成语

与投笔从戎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