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hì

nóng

gōng

shāng

士农工商

成语意思

    • 解释: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 出处:

      《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 语法:

      士农工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下面密密层层,有亿万人来来往往,都想争夺此物。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 英语:

      scholar, farmer, artisan and merchant

出处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春秋·管仲·《管子·小匡》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齐桓公以他深远的目光,发现了管仲这位卓越的人才。他深信管仲的智慧和才能能为齐国带来繁荣与昌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任命管仲为相,并全力支持他推行各项改革。 管仲,这位深思熟虑的政治家,深知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士农工商四民的和谐共处。他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理念:“士农工商,国之四柱,各有其位,方显其能。”他坚信,士人、农民、工匠和商人都是国家的支柱,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充分发挥四民的作用,管仲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策略:他建议士人居住在学堂与书院之间,以修身养性,研究学术;农民则应安居在肥沃的田野旁,以便专心耕作,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工匠则应靠近官府和工坊,便于他们制作和修理各种器具,为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而商人则应聚集在市场与港口,利用他们的商业才能,推动国内外的贸易繁荣。 在管仲的倡导下,齐国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开始全面关注士农工商四民的发展。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减轻商人的税负,为他们提供便利的贸易环境,鼓励他们进行跨国贸易。同时,他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耕作条件,为工匠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为士人提供了更多的学术资源。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齐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国的商人纷纷来到齐国,市场繁荣,贸易兴旺。士农工商四民在各自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国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成语“士农工商”的来源,它不仅指古代的四民,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shì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名)士人:~农工商。(4)(名)军人:~气。(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6)(名)指某些种技术
  • 读音:nóng
    (1)(名)农业:~村|~场|~具|~林|~忙|~田|~闲|~械|~学|~药|~产品。(2)(名)农民:~会|~协|~夫|~妇。(3)(名)(Nónɡ)姓。
  • 读音:gōng
    (1)(名)工人和工人阶级:矿~|钳~|瓦~|技~|女~|~农联盟。(2)(名)工作;生产劳动:做~|上~|加~|勤~俭学|省料又省~。(3)(名)工程:动~|竣~。(4)(名)工业:化~(化学工业)
  • 读音:shāng
    [ shāng ]1.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商量。商讨。商议。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协商。2. 买卖,生意:商业。商店。商界。商品。商标。3. 古指行商(坐商为“贾

与士农工商相关的成语

与士农工商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