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hī

xián

薏苡之嫌

成语意思

    • 解释:

      比喻被人诬谄,蒙受冤屈

    • 出处:

      《后汉书》

出处

    (萧)仿敕子弟缮写缺落文史,廪白曰:“家书缺者,诚宜补葺。然此去京师,水陆万里,不可露赍,当须笥。人观兼乘,谓是货财,古人薏苡之嫌,得为深诫。”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萧廪传》

成语故事

    《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了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马援,扶风郡茂陵县人,他初为西州大将军隗嚣的部将,后来选择归附汉朝,并以卓越的战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在交趾任职期间,马援发现当地的薏苡果实特别硕大,他打算将其带回作为种子种植。于是,在军队返回时,他特地装了一车薏苡。然而,由于薏苡果实的外形与珠宝相似,当时的人们误以为他带回的是南方珍贵的宝物,许多权贵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马援当时深受光武帝的宠信,所以没有人敢将此事上报给朝廷。然而,在马援去世后,一些权贵却开始利用这个机会,纷纷上书指责他贪赃枉法,私藏珠宝。光武帝得知后,愤怒不已。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指控,马援的妻子和侄子并没有退缩。他们勇敢地用草绳将自己捆起来,前往皇宫门口请罪。当光武帝将那些指控的奏书展示给他们看时,他们才意识到马援被误解了。于是,他们立即上书为马援鸣冤,最终真相大白,马援的清白得以昭雪。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薏苡明珠”,用来形容因为被误解或诬陷而蒙受冤屈的情况。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歪曲事实、构陷他人的行为。它有时也被称为“明珠薏苡”或“薏苡之嫌”,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yì
    (名)[薏苡](…y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略似高粱;果实椭圆形;坚硬而光滑;种仁白色;叫薏仁米;可以吃;又可入药。
  • 读音:yǐ
    见〔薏苡〕
  • 读音:zhī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
  • 读音:xián
    (1)(动)嫌疑:~疑犯。(2)(动)嫌怨:讨~。(3)(动)厌恶;不满意:憎~。

与薏苡之嫌相关的成语

与薏苡之嫌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