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xiān

zhī

jiàn

先入之见

成语意思

    • 解释:

      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见。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 语法:

      先入之见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示例:

      我们常不免有一种先入之见,看见讽刺作品就觉得这不是文学上的正路,因为我们先就以为讽刺并不是美德。

    • 英语:

      preconceived ideas

    • 其他:

      <德>Vorurteil<法>parti pris

    • 近义词:

      先入为主、自以为是

    • 反义词:

      放马后炮

出处

    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东汉·班固等·《汉书·息夫躬传》

成语故事

    汉哀帝年间,宠臣息夫躬巧妙地向哀帝传递错误信息,他声称匈奴单于未按时朝见,可能是意图引兵侵犯边境。然而,这其实是息夫躬私下里指示单于不要入塞朝拜的计策,因此单于并未如期出现。汉哀帝闻讯后,急忙召集朝中的大臣们商讨出兵征讨匈奴的事宜。丞相王嘉对息夫躬这种恃宠乱政的行为深感愤怒,他向汉哀帝进谏道:“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匈奴人有造反的意图,陛下不可轻信一面之词。”接着,他进一步劝诫道:“唯愿陛下能够博览古今,审慎思考,不应让先入之语左右判断。”他的意思是希望汉哀帝能够借鉴古代君主的智慧和经验,多方考虑和参考各种意见,而不是仅仅因为最先听到某个人的说法就轻易下定论。朝中以董贤为首的大臣们也纷纷赞同王嘉的观点,汉哀帝最终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决定不再仓促出兵。此后,“先入之语为主”这一说法逐渐演变为成语“先入为主”,意指先听到的话或先形成的印象往往会在人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在后续遇到不同意见时难以接受。这一成语也被称作“先入之见”,用以提醒人们在决策和判断时要避免偏见和固执己见。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xiān
    (1)(副)时间或次序在前:~发制人|~礼后兵|~来后到。(2)(名)祖先;上代:~人|祖~。(3)(名)尊称死去的人:~父|~哲。(4)(名)〈口〉先前。(5)姓。
  • 读音:rù
    (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3)(动)收入:岁~|量~为出。(4)(动)合乎:~时|~情~理。(5)(名)入声:平上去~。
  • 读音:zhī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
  • 读音:jiàn,xiàn
    jiànxiàn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 会晤:

与先入之见相关的成语

与先入之见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