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yáng

fèng

yīn

wéi

阳奉阴违

成语意思

    • 解释: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 出处:

      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 语法:

      阳奉阴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示例:

      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老老实实,不要阳奉阴违

    • 英语:

      comply in public but oppose in private

    • 日语:

      うわべは服従(ふくじゅう)し内心(ないしん)は背(そむ)く

    • 俄语:

      двурушничать<формáльно подчиняться а по существу сопротивляться

    • 其他:

      <德>Willfǎhrigkeit heucheln<法>simulacre d'obéissance

    • 近义词:

      两面三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口蜜腹剑、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假仁假义

    • 反义词:

      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诚心诚意、言行一致

出处

    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明·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

成语故事

    范景文,作为明朝时期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他在《革大户行召募疏》中提出了深刻的改革建议,以应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官员富裕而民众贫困,官员安逸而民众劳苦的问题。在文中,他明确指出:“一旦发现有人与官吏勾结,表面上假装遵从法令,实则暗中违背,名义上退出却仍暗中参与,我必将以白简记录下他们的罪行,随后进行严厉惩处。”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奉阴违”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行为模式。其中,“阳”代表着表面或当面,“奉”则意味着遵从或照办,“阴”则指暗地里或背地里,“违”则是违逆或违背的意思。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行为。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yáng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4
  • 读音:fèng
    (1)(动)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上新书一册。(2)(动)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到命令。(3)(形)尊重:崇~|~为圭臬。(4)(名)信仰:素~佛教。(5)(动)侍侯:~养|侍~。(6)
  • 读音:yīn
    [ yīn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差阳错。阴盛阳衰。阴虚生热。2. 指“月亮”:太阴(月亮)。阴历。3. 带负电的:阴电。阴
  • 读音:wéi
    (1)(动)不遵照;不依从:~背|阳奉阴~。(2)(动)离别:久~|相~。

与阳奉阴违相关的成语

与阳奉阴违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