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shì

dǎng

势不可挡

成语意思

    • 解释: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

    • 出处: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语法:

      势不可挡作谓语、定语;指来势迅猛。

    • 示例:

      众将见西岐士马英雄,势不可挡,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 英语:

      inundant

    • 日语:

      勢いにさからえない,勢い当るべからず

    • 俄语:

      не знать преград

    • 其他:

      <德>unaufhaltsam

    • 近义词:

      势不可当、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 反义词:

      大势已去、一触即溃

出处

    崇高的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紧接着这种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伟对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

    -----近现代·朱光潜·《谈美书简》

成语故事

    郗鉴乃汉朝御史大夫郗虑之后裔,他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永昌初年,权臣王敦意图谋反,明帝面临内忧外患,遂派遣郗鉴前往合肥以制衡王敦。然而,此举却使郗鉴遭到了王敦的嫉恨并被其扣留。返回朝廷后,郗鉴与明帝共同筹划铲除王敦的策略。不久,王敦的党羽钱凤率兵逼近京师。朝中官员多主张趁敌军未稳,由皇帝亲征。而郗鉴则提出异议:“贼军猖狂,攻势凌厉,难以正面抵挡。单凭武力难以取胜,我们应运用智谋来降服他们。贼军部下烧杀抢掠,不得民心,此乃我们的优势。加之贼军缺乏明确目标与计划,仅凭武力逞强,时间一长,我们必能赢得更多志士的支持。”明帝听后深受触动,于是任命郗鉴为尚书令,领兵抵御敌军。后来,这段历史演变成了成语“势不可当”,也称“势不可遏”、“势不可挡”,常用来形容来势凶猛,无法阻挡的局面。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shì
    (1)(名)势力:权~。(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5)(名)姿态:手
  • 读音:bù
    [ bù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
  • 读音:kě,kè
    kěkè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5. 尽,满:可劲儿干。6. 大约
  • 读音:dǎng,dàng
    dǎngdàng1. 阻拦,遮蔽:阻挡。拦挡。遮挡。2. 指“排挡”:挂挡。换挡。3. 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1. 〔摒(bìng)挡〕见“摒”。

与势不可挡相关的成语

与势不可挡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