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zhī

yǒng

匹夫之勇

成语意思

    • 解释: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 出处:

      《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 语法:

      匹夫之勇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示例:

      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 英语:

      animal courage

    • 日语:

      匹夫(ひっぷ)の勇(いさみ)

    • 俄语:

      на одной хрáбрости

    • 其他:

      <德>Tollkühnheit<法>bravoure aveugle

    • 近义词:

      一夫之勇、血气之勇、有勇无谋

    • 反义词:

      深谋远虑

出处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春秋··《国语·越语上》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为韩信登坛拜将事毕,刘邦问韩信:“丞相萧何等人在我面前多次称赞将军,说你雄才大略,经天纬地,是旷世奇才,将军对我有何指教呢?”韩信说:“现在能与大王争夺天下的,只有项羽。大王估计自己的勇猛强悍,比项羽又如何呢?”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我远远不如他。”韩信听后躬身下拜,恭恭敬敬地说:“大王真有自知之明,我也认为大王不如项羽。但是,我在项羽手下做过事,我对他的性格、作风、才能、品行,知道得清清楚楚。项羽可以说是叱咤风云,他的一声大喝,就能吓退千军。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人他不能也不会用人。贤臣良将,在他的手下,一筹莫展,毫无用武之地。所以说,项羽虽勇,只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也是恭敬和仁义的,他关爱部属,遇到将士患有疾病,他能问暖问寒,关注饮食起居。但是,当部属有功该分封行赏时,他却常常舍不得,这种仁其实只是妇人之仁。”接着,韩信又指出项羽背信和滥杀无辜的不义。最后总结说项羽的勇,只是匹夫之勇,项羽的仁只是妇人之仁,所过之处,烧杀抢掳,村庐尽墟,尽失人心。如果汉王能反其道而行之,揽天下贤才,任武功强将,以天下城邑,封有功之臣,让人心悦服,得到天下并非难事。刘邦听后大喜,自认为与韩信相见恨晚,对韩信是言听计从。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做了皇帝,在洛阳宫大宴群臣时说:“我所以能成功,取得天下,是我能知人也能用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筹划粮草,整理财政,我不如萧何;上阵打仗,攻城拔寨,率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之杰,我能用,此三杰。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天下怎么能不属于我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项羽。项羽可以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他24岁在江东起兵反秦,26岁夺得秦朝政权。接着楚汉战争,他与刘邦交手四年,最后败在刘邦手下。死时也不过30岁出头。遗憾的是,究竟为何失败,他临死尚不觉悟,仰天高呼:“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司马迁批评他,说他最大的错误是自矜功伐,不肯纳谏,欲以武力经营天下。所以,今天人们称那些没有深谋远虑,又听不进别人意见,只凭武力用事的人为匹夫之勇。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 读音:pǐ
    (1)(动)比得上;相当;相配:~敌|~配。(2)(动)单独:~夫。(3)(量)用于马、骡等:二~马。(4)(量)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一~绸子|两~布。
  • 读音:fū,fú
    fūfú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
  • 读音:zhī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
  • 读音:yǒng
    (1)(形)大胆;勇敢(2)姓。

与匹夫之勇相关的成语

与匹夫之勇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