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盗
yuàn
怨
zhǔ
主
rén
人
一般成语
四字成语
ㄉㄠˋ ㄩㄢˋ ㄓㄨˇ ㄖㄣˊ
DYZR
主谓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汉 刘向《说苑 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盗怨主人作谓语、宾语;比喻奸恶者憎恨正直者。
Robbers hate the owner of lost property.
盗憎主人
出处
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汉·刘向·《说苑·敬慎》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出自《左传·成公十五年》等古代文献。晋伯宗: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为人正直,常直言不讳。晋伯宗的妻子:一个关心丈夫安危的贤内助。晋伯宗为人正直,在朝中常常直言不讳,不避权贵。晋伯宗的妻子深知丈夫的性格,担心他因直言而得罪人,特别是那些心怀不轨的奸恶之人。她多次劝告晋伯宗:“盗贼总是十分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老百姓也总是非常厌恶骑在他们头上的官吏的。您喜欢说正直的话,必然会遭到灾难。”晋伯宗虽然感激妻子的关心,但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正直无私,言行无懈可击,因此并没有完全听从妻子的劝告。由于晋伯宗在朝中直言不讳,结怨过多,最终遭到了政敌的陷害和杀害。晋伯宗妻子的预言不幸成真,她的担忧和忧虑最终化为了现实。“盗怨主人”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坏人怨恨正直的人,无道恨有道,恶恨善,丑恨美,坏人恨好人。它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行举止,避免因为过于正直而得罪小人,导致不幸的结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正直的人往往容易受到邪恶势力的攻击和陷害。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与盗怨主人相关的成语
与盗怨主人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