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ǒng
宠
rǔ
辱
bù
不
jīng
惊
常用成语
四字成语
寵辱不驚
ㄔㄨㄥˇ ㄖㄨˇ ㄅㄨˋ ㄐ一ㄥ
CRBJ
主谓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宠辱不惊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人豁达的性格。
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undisturbed either by favour or disgrace
置之度外
患得患失、宠辱若惊
出处
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晋·潘岳·《在怀县》
成语故事
“宠辱不惊”就是被宠不骄,被辱不急,对得宠和受辱都无动于衷。人们常用来形容把得失置之度外。 此典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唐代时,有一位吏部民员叫卢承庆,字子余,幽州汲县(今属河北)人。唐太宗时,他担任对官吏的考绩评功工作。他作风正派,公道负责。 有一次,有一个负责运粮的官吏在运粮途中把粮船沉没了。卢承庆以他沉船失粮,在对他考绩时给他评了个“中下”。这个运粮官知道后,既没有异议,也没表现出任何的疑惧不安。可卢承庆转而一想,粮船沉没,不能全怪他一人,如遇大风浪,也不是他一个人能挽救得了的,评为“中下”有失公平,于是改评“中中”并告知本人。谁知这个运粮官听了以后,既没有说感谢的话语,又没有流露出激动欣喜之情。卢承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非常佩服这个人的风度,夸奖说:“真是宠辱不惊,难得难得!”最后,又把“中中”改为“中上”。
成语接龙
字义分解
与宠辱不惊相关的成语
与宠辱不惊相关的词语